:::

腕隧道症候群

整形美容外科 林佐武醫師  

腕隧道症候群(相關圖片)人來人往
 壁阿嫂說:手麻一陣子了,還會延伸到手臂上來,晚上都睡不好,天還沒有亮就麻到醒來,手摔一摔就會好一點,可是一下子又麻起來了,最近拿碗筷都拿不穩,拿東西常常會掉。
住在南部的表妹帶著胖嘟嘟的兒子來台北玩,說在她懷兒子的後期,手麻得無法做家事,生完小孩之後,現在好了。

 巷尾的阿伯,洗腎已經十幾年了,很感謝洗腎,讓他能這麼久都還健康,可是洗腎那支手,手麻好幾年了,一直麻到會痛,去年開刀之後,好了,可是現在又微微麻起來了。阿伯在問:為什麼他太太好幾年前也是這樣,開完刀之後,都沒有再發,而他就會再麻起來?

    遠道而來的一位先生說在一個月前,因為手麻吃藥,吃好多年都沒有好,有一位醫生在他手腕上打了一針,現在就好像一堆螞蟻在手腕內爬,痛不欲生。

    另一位阿嫂說,他手麻做了好幾年的復健都沒有好,上個月他交了六千塊在另一家醫院開了刀,現在手指都沒有知覺,經過一種電子儀器叫做傳導檢查,檢查人員告訴她,什麼都測不到。

媽媽手
 上面幾個例子都是在台灣經常看到的標準症狀及處遇,這些就是俗稱的媽媽手。發生的比例倒是蠻高的,男女比大約在4:6。很多人以為媽媽忙於家務勞動所引起,所以叫它媽媽手。一大群這些患者,長期在吃藥、做復健,但都沒有起色。還有打類固醇的,處境都不好。事實上,現代的醫學對腕隧道症候群已經相當的了解,而且並不是這樣治療的。

原因
 腕隧道症候群是因為肌膜韌帶老化失去彈性,造成隧道內壓力增加,或因為懷孕時一過性的腕隧道內水腫,壓到正中神經。或一般洗腎,因無法洗出大分子,大分子沈澱在肌膜而使肌膜厚起來,壓到神經所引起。

    在手腕處有一個大約4公分長的隧道,隧道三面是骨頭、一面是肌膜,有一條神經叫做正中神經及九條肌腱從隧道中經過。正中神經管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內側的感覺及手掌兩側兩塊肌肉的運動。當肌膜老化,原本有彈性的肌膜失去彈性,隧道中壓力增加就會壓到正中神經,引起手指末端的麻感。再厲害時,麻感還會延伸到正中神經分佈在手臂上的皮膚。久之,神經傳導受損,因而引起手掌兩側肌肉萎縮,尤其拇指基部肌肉變平,這時候拿東西就會掉。

 正中神經在進入腕隧道之前就有分出來一個小分支,管手掌心的感覺,這分支沒經過腕隧道,所以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手指會麻,但手掌心就是不會麻。而無名指外側及小指的感覺神經是由另一條尺骨神經來管的,尺骨神經也沒有經過腕隧道,所以在腕隧道症候群時,這地方也是不會麻的。如果會麻,那有可能是尺骨神經在手腕另一個隧道、手肘或更高的地方被壓到,但不會是在腕隧道。

 三面骨頭是不動的,單面的肌膜有彈性,可以視同一條弦架在骨的兩端。弦越長振幅就越大,彈性就較大。弦越短、振幅就越小,彈性因而不足,就會壓到。女仕手腕較窄,所以比手腕較寬大的男士更容易得到腕隧道症候群。因為是彈性纖維老化失去彈性所致,纖維老化也會發生在別的地方,壓到不同的組織,而引起不同的疾病,像扳機指、洗衣婦的手、網球肘、五十肩,都常會發生。

檢查
 當手腕過度彎曲或過度伸張時,腕隧道內的壓力都是最大的,所以老式的檢查是叫病人兩手合十,相互頂到手腕過度伸張為止(圖一),維持一段時間如能引發手麻就算有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相關圖片)

 

圖一、雙手合時,用力抵壓,讓手腕過度伸張。

 

 

 

也可以用手背相頂,使手腕過度彎曲(圖二),一樣看會不會引發手麻。

腕隧道症候群(相關圖片)

 

 

圖二、雙手手背相抵,用力抵壓,讓手腕過度彎曲。

 

 

    但這些檢查並不準確,後來因為神經學檢查發達,現今都採用上肢神經傳導檢查來做,檢查裡有一項叫做傳導障礙係數,也就是正中神經從隧道兩端經過隧道,將訊息往上或往下傳的困難度,尤其是運動神經傳導障礙係數最準,不但可以判斷有沒有,還可以知道嚴重度。其正常值約是在3.2至3.4之間,如果高出正常值而有符合的症狀,就能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當值是5到6左右是中等度,就需要治療。低於5時要看症狀及個人忍受度來決定是否接受治療。高於6以上就算嚴重度的,越高就越不好,尤其是已經有肌肉萎縮的,應及早治療,否則一部份神經會被壓到壞掉而不可逆,既使將腕隧道鬆開,恢復成效較差。更有甚者,傳導檢查量不到,破表的,結果更不好。

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是物理性的壓迫問題,以藥物治療並未鬆解隧道壓力,成效當然不佳,且常拖延到肌肉萎縮或不可逆的程度,所以只能用於輕微的病人。如果使用支架的物理治療,架在壓力小的角度,可以有一點緩解,但架著限制手腕活動很困擾,終究腕隧道壓力也不會鬆解。其他類型的物理治療多不理想,更不可以打類固醇,會引起神經萎縮及嚴重的不良後果。

 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傳統是在手腕做一條4公分左右縱向的切開,將底下失去彈性的兩層肌膜切開,鬆解腕隧道的壓力。這樣做效果良好,但術後6個月手腕無法使大力,需要用手腕支架架著,恢復期長達6個月,似乎太長了。
 於是有人發明一種號稱手腕內視鏡的器械,從手腕前端做橫向2.5公分的切開,將導管從隧道中穿過,從手掌心穿出來,然後再以刀片推入將肌膜切開,叫做雙口型器械。後來又改良為不穿出手掌心的單口型器械。一時風行各國,但隨即發現有相當多的比例,因為腕隧道已經很擠了,再硬插進一個粗的導管,很容易會傷及正中神經。因為健保也不給付這套管,一些醫院都再加收自費。

 因為這些都不理想的緣故,我們十幾年來一直在做的迷你切開法,卻是最佳的選擇。我們的作法是在手掌基部切開不到1公分的切口(圖三),從這迷你切口將下面兩層肌膜剪開,手術時間大約3至4分鐘而已,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不用住院、不必全身麻醉。用健保,屬於一次門診,不加收任何其他費用。術後傷口不要碰水弄濕,止痛藥有痛才吃,不痛不吃。術後不必使用支架,1週後回診診視,10天至2週拆線。因為手緊握時,肌腱會將神經往外推,當神經滑過剪開的肌膜縫隙時,會酸軟無力。使用迷你切開法,這種無法提重物或做粗重工作的時間,從傳統的6個月縮短到2個月,這期間要叮嚀的是不要騎機車及抱嬰兒,騎機車平常都好好的,但遇緊急狀況要拉手煞車時,會使不出力而有危險。抱嬰兒時,在某個角度手腕會酸軟,怕把嬰兒摔了。

腕隧道症候群(相關圖片)

 

 

 

圖三、迷你切開,傷口小、恢復快

 

 

預後
 採用迷你切開法,術後一開始症狀就有改善的,結果都不錯,每2個月會追蹤傳導檢查,至六個月。如果術前傳導障礙係數就已經太高或破表的,術後一開始可能改善有限,但在6個月內還有機會持續改善。有的人一開始就有改善,在後續追蹤時,再壞下來,需第二度手術,通常是因為剪開的肌膜在組織修復時,疤痕纖維產生過多,變厚之後再度壓到正中神經。一般的病人術後良好,不會再發,唯有洗腎的病人,通常2年內會再發,需再次手術來鬆解,但會一次比一次效果變差。疤痕處會有一點壓痛,隨個人的體質差異,可以2個月消失,或長達6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