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54期
  • 2012年9月

由臨床路徑的觀點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

護理部 任秀如督導  

由臨床路徑的觀點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相關圖片)        於健保支付制度變革,醫療機構在營運效率、管理型態及成本控制等都面臨了巨大衝擊,因此為有效降低醫療費用成長、控制住院天數,改善醫療品質,使患者在預定時間內接受治療與照護,各醫院紛紛發展住院病人臨床路徑,期望藉由觀察與紀錄病人醫療過程與結果,找出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療模式,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標準。   


  一般臨床路徑的建立與施行,主要是:(1)決定病人合理的住院天數。(2)確立每日應執行的醫療照護活動,包含:檢驗(查)、治療、藥物、飲食、活動、出院計畫及預計住院天數。(3)提供住院期間的照護指導。讓病人由住院到出院可以很清楚瞭解自己每一天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及醫療處置過程,降低其焦慮感,增加與醫療人員間的合作關係及溝通效益。對醫療人員來說,因為實施臨床路徑,團隊成員可充分掌握照護流程的發展,使治療過程維持醫療照護基本標準,進而讓病患獲得更好的服務品質。

  以另一種角度來看,臨床路徑是針對同種類、同質性高的病人族群所製定的健康照護計畫,以「全膝關節置換術」臨床路徑為例,由入院到出院總計10天的治療計畫,入院第一天,需接受抽血、驗尿、胸部X光、心電圖(40歲以上患者)等與手術相關處置,護理師會執行各項術前護理指導。手術室護理師親自至病房探視,並進行術前訪視,向病患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需要時間及手術過程中可能會使用到的醫療設備等等,以疏緩其緊張不安的情緒。當天半夜12點後禁食(也不能喝水),準備明日手術,待手術結束返回病室6小時後,若病情穩定即可依醫囑恢復正常飲食;手術後第一天,除執行一般手術後護理,護理師及復健師會給予「膝關節置換術手術後」護理指導,開始執行關節復健運動(如圖一)。臥床休息時可利用枕頭將患肢墊高放於小腿處,保持膝蓋伸直,以促進血循,勿將枕頭置於膝下。
        

 由臨床路徑的觀點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相關圖片)

 

 

 圖一、患肢墊高枕頭放於小腿處,並保持膝蓋伸直
 

   

 

由臨床路徑的觀點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相關圖片)


 

 

圖二、勿將枕頭置於膝下

 

  手術後第三天,則依醫囑拔除輸液點滴及導尿管,採漸進式下床活動。直到出院日,安排出院返家照護事項及回診時間等等。整個住院期間,醫療團隊成員遵循臨床路徑執行健康照護,讓病患康復出院,充分發揮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品質。

  根據國內外專家報告,實施臨床路徑不但可有效降低住院天數,增加床位週轉率,也不會因醫療費用降低而影響病患醫療品質,因
此,在眾多管理與績效評估制度中,臨床路徑的推行越來越受到各醫院重視。本院於1999年即開始推動臨床路徑,過程中不斷突破發展,多次建置、修訂符合病人需求的病人版臨床路徑,期望能將健康照護計畫以病人能理解的語言逐日記載,協助病人或家屬瞭解治療過程。然而每個人病情及醫療處置不盡相同,因此病人版臨床路徑僅能陳述住院期間一般性照護,但其以病人為中心的核心價值,對醫療品質的提升確實有其實質上助益,是值得廣為推行的醫療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