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84期
  • 2015年3月

精進放射治療科技 減低乳癌放射皮膚炎副作用

放射腫瘤科 熊佩韋主任  

         隨著台灣生活水準的提高,飲食習慣改變,晚婚或是未婚婦女人口增加,再加上政府力推「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四癌篩檢,因此乳癌患者逐年增加且早已高居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然而由於醫學的進步,經由完整的治療,乳癌的十年存活率平均達百分之六十,其中若為早期發現的乳癌患者其十年存活率更超過百分之八十至九十,零期乳癌治療後的十年存活率甚至接近百分之百。乳房保留手術乃是目前早期乳癌之主要治療,術後再給予5-7週之乳房放射線治療,以降少乳房復發機率。

         放射線治療乃使用高能量的放射線去破壞或停止癌細胞生長接受乳房放射治療,病患可能因此會發生一些輕、重程度不等的副作用如:放射性皮膚炎、手臂淋巴水腫、乳房組織纖維化或放射性肺炎…等。其中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在放射治療過程中產生放射性皮膚炎。我們可以想像皮膚接受體外照射就如同曬太陽般,曬的越久,皮膚會開始發紅發癢,之後就會脫皮,同樣的接受放射線照射越多次,放射線劑量也就越高,對於皮膚的傷害也就越大。

        皮膚炎之嚴重度可從輕度的發紅、色素沉積、乾性脫皮到嚴重的起水泡、濕性脫皮、發炎感染甚至組織壞死等,這跟皮膚所接受到的放射線劑量有關。由於發生嚴重的皮膚炎會造成疼痛或降低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治療意願,進而造成病患不能順利完成治療或造成療程延長,並影響到放射治療的效果。

        放射線治療所使用的技術、劑量與設備等可能影響到副作用的發生。國內有兩家大型醫院曾分別於2010年及2013年在國外期刊發表乳癌患者接受傳統3D放射治療後分別有23 %及44%的患者產生嚴重放射性皮膚炎(濕性脫皮或潰瘍)。而2010年美國一篇研究顯示接受傳統乳癌放射治療的病患中,約有8.9 %的病患會發生嚴重皮膚炎,約有14 %的病患會因此而中斷治療。本院近年來不斷引進新的治療設備及技術,在強度調控及影像導引放射線治療方面皆為國內先驅,因此發生乳癌之嚴重放射線皮膚炎之副作用相較國內醫院而言更低,但我們仍期望能不斷創新突破,降低此副作用,以改善乳癌放射治療患者的治療品質。

        由於引起放射性皮膚炎最直接因素與皮膚放射劑量的多寡明顯有關,當劑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不同等級的皮膚反應就會發生,因此唯有降低皮膚劑量才是直接減少嚴重皮膚炎的最直接解決方案。本科特為此成立了專案改善小組,集合醫師、護理師、醫學物理師及放射師等各組同仁經過了多次的討論、實驗、執行、觀察等過程後、最後藉由改良目前乳癌治療的固定模具,將影響或增加乳房外側或腋下皮膚劑量的固定模具之厚度及高度修改後,並將之運用在本院乳癌放射治療的病患,我們統計近1年半的資料發現經過此品質專案改善後,產生嚴重皮膚炎的發生率從過去的9.8%降為0% (如:圖一),且因產生嚴重皮膚炎而造成治療中斷的比例也從過去的4.8%降為0% (如:圖二),我們以此成果參加2014年第十五屆醫策會醫療品質競賽獲得潛力獎及創意獎雙料殊榮(如:圖三)。

     「持續提升醫療品質」一直是本院的宗旨,一般咸認為放射治療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乳癌放射性皮膚炎,往往也被臨床醫護同仁所忽視,但亞東放射腫瘤團隊用心且認真看待病患的每個副作用,思考突破傳統的方法,藉由專案改善並發揮團隊合作精神,最終藉由高端治療技術及固定模具的創新改良,達到預期成果並實際提升治療的品質。從重度皮膚炎的顯著下降及病患治療後的肯定,讓我們深受鼓舞並堅信持續提升醫療品質的重要性。


精進放射治療科技  減低乳癌放射皮膚炎副作用   (相關圖片)

 

 

圖一、 嚴重皮膚炎發生率改善前後比較圖

 

 

 


精進放射治療科技  減低乳癌放射皮膚炎副作用   (相關圖片)

 

 

圖二、嚴重皮膚炎造成治療中斷率改善前後比較圖

 

 

精進放射治療科技  減低乳癌放射皮膚炎副作用   (相關圖片)

 

圖三、本科熊佩韋主任(前排左一)接受醫策會醫療品質競賽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