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新聞

  • 2014年10月24日
  •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

20141023 破用藥迷思!過動兒藥不是安非他命

破用藥迷思!過動兒藥不是安非他命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41023 19:22

家有過動兒,對學校與家庭來說,都是一大嚴峻考驗!醫師指出,目前過動兒治療以藥物與行為矯正為主,雖然藥物會導致食慾變差、頭痛、睡不著等副作用,但有不少家長質疑「利他能」藥物有安非他命成分,擔心會有藥物毒品成癮問題,並容易會出現焦慮、體重減輕等症狀,但醫師認為,其實規律服藥反而能降低副作用,千萬不可任意停藥。

目前過動兒治療以藥物與行為矯正為主,但有不少家長質疑藥物有安非他命成分。

亞東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江惠綾 指出,國內過動兒盛行率約7%,約2萬人,且男多於女,其中「分心、過動、衝動」是過動症3個典型症狀。臨床上表現,多以沒辦法集中精神,無法注意細節,話多、活動量大,喜歡冒險爬上爬下、做事沒耐性、不考慮後果、恣意妄為,讓不少父母相當頭痛。

謹慎評估用藥 絕非安非他命

目前國內有3種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ADHD)的藥物,其中利他能(Ritalin)、專思達(Methylphenidate)是中樞神經刺激劑,而思銳(Atomoxetine)是非中樞神經刺激劑,都可有效改善注意力及行為控制能力。

而三者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食慾不佳及腸胃道症狀,但每項藥物、每個處方,都須依個案的症狀、嚴重度及是否有其他疾病而謹慎評估,並依照醫師建議的時間服藥。至於有少數人誤以為治療藥物利他能(Ritalin)為類安非他命,那僅是部分的分子結構類似,但絕非是安非他命或類安非他命藥物。

醫師認為,如果乖乖遵照醫囑,規則服藥,過動兒通常不需終身服藥。

行為量表篩檢 助過動兒治療

新北市衛生局今年4月獨步全國,針對國小2年級學童發放「兒童行為量表」篩檢,盼能及早發現過動症狀並及早治療。但近日卻接獲許多家長陳情,指孩子就診後,醫師竟直接開藥,擔心有強迫用藥疑慮。

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科蔡坤儒科長解釋說,發放問卷的用意只是廣為宣傳,並無強迫孩童用藥,且問卷得分高不表示一定是過動症,仍需經過醫師進一步診斷,才可判斷是否需要服藥。

除標籤汙名化 先找專業治療

新北市衛生局官員強調,有少數人以為這個計畫會把孩子貼上標籤,然後令其吃藥,這是誤會。醫師在評估診斷時,常需要轉介臨床心理師等醫事人員,以確實了解評鑑對象的心理、智力、情緒、行為,及人格特質等各項特質。絕不是外界所簡化的貼標籤、就醫、吃藥,這種恐龍式的理解。

事實上,有過動症的小朋友若不給予專業的協助其成長,50%60%會人持續至青少年階段,衍生不良行為、學業中輟、反社會行為人格、物質濫用等,合併焦慮、憂鬱等精神病,因此透過這項「兒童行為量表」篩檢計畫,結合家長、學校及醫療,共同建構一完整防護網,幫助過動孩子快樂成長。

【醫師建議】:

「陪伴」與「了解」是幫助過動兒成長最重要的法寶。面對藥物治療,若有藥物濫用才有上癮問題,如果乖乖遵照醫囑,長期規則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孩子的身高、體重,讓醫師適當調整藥物,以及養成固定良好生活習慣,通常就可拿掉藥物,不需終身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