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新聞

  • 2015年08月05日
  • 台灣醒報 記者余祥

20150804 陪伴、治療 助心理創傷者走出來

陪伴、治療 助心理創傷者走出來

余祥 2015/08/04 18:23 點閱 67 次
訊息內文照片
不管是傷患、親友或是醫護人員在面臨重大事件的衝擊後,都可能會有「創傷壓力症候群」。(photo by Sander van der Wel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台灣醒報記者余祥台北報導】

捷運殺人案、八仙塵爆、自殺事件頻傳,不論傷患、親友或是醫護人員經歷重大事件衝擊後,都可能出現「創傷壓力症候群」。


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江惠綾 4日表示,「若災難畫面重複出現、情緒麻木和易受驚嚇的情況持續一個月以上,就可能是創傷壓力症候群,」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許世杰說,「只要影響到正常生活,像是專注力不集中或情緒難平復,就可尋求醫生幫助。」


為了讓傷患及親友知道如何面對創傷,亞東紀念醫院4日舉辦了安心講座,精神科醫師江惠綾 解釋說,在發生嚴重車禍、暴力事件、性侵、霸凌和突然得知親友死亡後,不只是傷患,目睹者、親友、醫護人員甚至觀看災難新聞的民眾,都可能有心理創傷的反應,但90%的人隨著時間、親友的陪伴和專業治療都能改善。


【3點檢視創傷症候群】
江惠綾 建議,可以從3點來檢視自己是否有創傷壓力症候群,第一,災難情境一再出現,很多人會有錯覺以為自己回到災難現場、逃不出去,或是惡夢不斷,第二,逃避和麻木的情緒反應,躲避所有和創傷有關的事情,自我封閉、足不出戶。


第三,很容易受到驚嚇,可能只是關門聲都會有劇烈的驚嚇反應。另外,也可以上網查詢「事件衝擊量表」,量化自己的創傷程度。


許世杰說,「一般來說,當這些症狀持續一個月,就是創傷壓力症候群,若是不影響的正常生活就不需要擔心,但若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久久無法平復或社交障礙,就可以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他分享最近有個流產的媽媽,因為失去孩子過於傷心,連身邊親友結婚或生子的消息都無法面對,這種情形就需要求診。


【親友陪伴同理傷者】
而親友的角色是傷患重要的精神支持,亞東醫院社工師紀馨雅建議,不要要求傷患壓抑自己的情緒,反而是要同理對方的傷痛,可以試著說「好好哭一場吧沒有關係」、「你一定很痛苦,不敢想像你現在的感受」、「你好勇敢,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不知道怎麼面對」等。


「以實質陪伴代替嘴上的加油打氣,」江惠綾 說,親友更要先把自己照護好,才有辦法幫助傷患維持規律的生活和給予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