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溝通三大招式 有效提升兒童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兒童發展中心 林亞嬋語言治療師  

語言溝通三大招式  有效提升兒童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相關圖片)  兒語言發展不但是多數父母最關心的面向,而語言遲緩也是學前幼兒最常見的問題。寶寶從出生便開始發展語言溝通,一開始是以發聲器官發出不同聲音,到六個月大時,字詞理解開始萌發;一歲左右開始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彙,進入單詞期。第一個詞彙通常是爸爸或媽媽,總是讓家長又驚又喜。後來持續發展理解及表達的詞彙量,孩子也逐漸能理解一些簡單的指令;一歲半時的詞彙通常超過50個,還能將兩個詞彙結合在一起,說出「媽媽抱抱」、「爸爸拿」等的短語。接著開始進入詞彙爆炸期,詞彙會快速增加,同時也出現許多語句。到三歲便能說出複雜語句;而且喜歡問問題,已成為小小溝通者;四、五歲時說話已非常清晰,構音的錯誤很少,能使用複雜長句描述事情,輕鬆地與他人持續交談。

  語言發展看似理所當然,其實相當複雜,正常的語言發展需要許多條件相互配合。首先需具備健康的生理機制(包括身體構造、感官功能、腦部功能等)、認知處理能力、情緒能力及適切的語言刺激環境。語言遲緩常見成因,包括智能不足、聽力損傷、腦性麻痺、腦創傷、自閉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情緒障礙等。而虐待、忽視也是語言發展的阻礙因素。除了上述有明顯生理或感官障礙造成的語言遲緩外,也有許多幼兒僅有語言遲緩,而未有其他問題,其原因不明。

語言溝通三大招式  有效提升兒童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相關圖片)  當孩子的語言發展沒有跟上同年齡該有的里程碑時,家長不免擔憂,若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疑慮時,建議可先至醫院就診,由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為孩子做專業評估,再根據評估表現與結果,一起找出語言遲緩的致因,並共同討論未來療育目標與治療策略。在語言療育過程中,除了帶孩子到醫院療育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必須將治療師所教導的內容及溝通促進技巧融入日常生活情境中,勤加練習,如此才能使孩子學習到的能力更加精熟,並能在真實環境中運用其獲得的語言能力。而家庭的參與及居家練習也是促進語言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讓您與孩子互動溝通更輕鬆上手,以下提供語言溝通促進的三大招式,分別是「開啟互動」、「客製語言階梯」、「充足的練習機會」。
  
語言溝通促進的三大招式
第一招:開啟與孩子的互動
     語言溝通的基礎是互動,此互動必須是愉快且享受的。試想自己在充滿壓力的情境下,想必也不會想要與他人溝通,對孩子而言,亦是如此!但要如何與孩子互動呢?
* 利用「觀察」、「等待」、「聆聽」的資訊做為您與孩子互動溝通的跳板。
> 「觀察」:觀察孩子的興趣、玩法、他想告訴您什麼?他正在注意什麼?
> 「等待」:等待可讓孩子有機會主動溝通,而非僅是被動回應,同時等待也讓孩子有時間去處理聽到的訊息。
> 「聆聽」:仔細聆聽孩子的溝通內容,並給予適切的回應。當您聆聽時,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訊息對您來說很重要、您很感興趣自己所說的所有內容,透過您的聆聽,孩子也建立了溝通的自信心。

* 模仿孩子,並「解讀」孩子:要開啟與孩子的互動溝通,最簡單的方式便是「模仿」。模仿孩子的聲音、詞彙、動作及表情,當我們模仿孩子時,起初孩子通常會覺得奇怪,並開始注意我們,甚至有時孩子感到自己有主導權,開始做出不同的動作來帶領我們。當孩子開始與我們互動時,此時便可換我們來教導孩子如何模仿我們,透過模仿來學習動作、玩法,當然還有透過模仿來學習語言溝通。那要如何模仿呢?
步驟
例子
> 觀察、等待、聆聽
孩子喜歡搖晃沙鈴
> 跟孩子做一樣的
您拿另一個沙鈴加入遊戲,並模仿搖晃沙鈴
> 解讀,用簡潔話語解讀孩子行為
在搖晃的過程中,家長說出「搖搖搖」 第二招:客製化的語言階梯
您可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為孩子建構適當高度的語言階梯,讓孩子能跟著爬上去。

第二招:客製語言階梯
* 調整原則:家長「簡化語言,說少一點(勿喋喋不休)、慢慢地說、清楚的地說,並善用各種視覺提示(例如動作、手勢、表情、圖片、實際物品)來協助孩子理解您所說的話」。

* 加一點點難度:觀察孩子想要表達的內容,然後比孩子說出的,再難一點點。
當孩子指著泡泡水,說…
您可以說(加一點點的難度)…
做吹氣的動作
「吹」
「吹」
「吹泡泡」
「吹泡泡」
「媽媽吹泡泡」
媽媽吹泡泡
「媽媽吹好大泡泡」

* 聽到正確的語音:當孩子正開始學習如何去說話時,有很多語音對他們來說是困難的,若孩子發音錯誤,家長要重述正確的發聲,例如他指著球說「ㄧㄡˊ」,你要回應他並說「球」,接著就開始互動。不需要告訴他說錯了或問他怎麼說才對。讓他有成功發聲的經驗,並讓他感覺被鼓勵,去學習正確發音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的。

* 製造溝通機會:在自然情境中與孩子開啟互動,然後為孩子製造一個向您溝通的理由,並等待孩子主動表達,再根據孩子的表達內容「加一點點難度」,最後馬上讓互動繼續下去。

下列提供幾個小技巧:
> 看得到,卻摸/拿不到:將想玩的玩具放置在看得到卻拿不到的地方,等待孩子主動要求協助。將想吃的餅乾放在難開的透明罐子裡,等待孩子主動要求協助。
> 勿一次滿足其需求:每次少量給予,待其主動要求更多。例如給一點點喜愛的食物或部分玩具(例如一小塊餅乾、只倒一點點牛奶、只給一片拼圖),然後等待。
> 暫停一下:暫停喜歡的活動或音樂,等待孩子要求繼續。例如在玩瘙癢或吹泡泡遊戲,當孩子玩得正開心時,暫停並看著孩子,等孩子要求繼續瘙癢或吹泡泡。
> 假裝自己「壞掉」了:有時您可以故意假裝自己「壞掉」。例如耳朵壞掉,當門鈴響了,假裝沒聽到,等待孩子向您表達。
> 做一些愚蠢的事:例如假裝把鞋子穿到手上,等待孩子向您表達。
> 少給必要的東西:例如給印章,但沒有給印泥,然後等待孩子向您表達。例如在點心時間(喝牛奶),給杯子,但沒給牛奶,然後等待孩子向您表達。

第三招:足夠多的練習機會
  您與孩子每天都在互動,包括穿衣服、騎腳踏車、去公園玩、一起去超市買菜等,這些日常例行活動都是最棒的語言學習機會,多創造練習的機會,讓孩子去精熟並使用學到的語言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