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純性熱痙攣』的兒童 不必要進行的腦部相關檢查

 

『單純性熱痙攣』的兒童  不必要進行的腦部相關檢查(相關圖片)       長:「醫生,我的小孩為何會抽搐?」,醫生:「因為他有熱痙孿的體質。」─這樣的對話在小兒神經門診對醫生而言不算少見,然而對九成九家長而言,家中兒童第一次抽搐,內心惶恐焦慮,聽到熱痙攣的病名後,更是一頭霧水。

        引發抽搐(seizure)的原因很多,可以是腦炎、外傷引起,也可以是發燒、電解質不平衡、或低血糖引起的,而癲癇(epilepsy)只是抽搐的原因之一。癲癇指的是反覆性、無任何誘發原因便抽搐、大腦具不正常放電。而熱痙攣(febrile seizure)指的是因發高燒而抽搐的疾病,腦部並無不正常放電。熱痙孿可以分單純性熱痙攣和複雜性熱痙孿,單純性熱痙攣必須符合下列所有條件:發病年紀介於六個月至五歲、抽搐時耳溫超過攝氏39度、抽搐型態左右對稱(泛發型)、抽搐於15分鐘內自行停止、24小時內只有一次抽搐;反之,若有任何一項不符合,即歸類於複雜型熱痙攣。

        熱痙攣簡單地說是病童體質上容易受高溫而引發抽搐,高溫包括因感染而發燒,或者是熱水浴或環境高溫。如上所說,不同於癲癇,熱痙攣兒童腦電波檢查大多正常,不需要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治療,處理重點是高溫時儘快幫兒童退燒。退燒方式包括依照醫師指示給予退燒藥水或栓劑、減少衣物覆蓋、溫水拭浴等。除非是嚴重熱痙攣每次發燒抽搐時間久、會發紺等,醫師才會於感染急性期給予短時間的抗抽搐藥物。相反地,癲癇兒童則需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大多至少二至三年。
    
為何要區別單純型或複雜型熱痙攣呢?
         複雜型熱痙攣兒童日後演變成真正癲癇的風險度較高,也較容易合併有發展遲緩。而單純型熱痙攣兒童智能和神經學發展和同年紀兒童相等。一般而言,大約95%單純型熱痙攣兒童於六歲之後,腦部發育成熟後便不再會因發燒而抽搐。

        由此可知,照顧單純型熱痙攣兒童以積極即時退燒即可,日後發展也和同年紀兒童無異,並不需要安排進一步腦部相關檢查。聽到這樣,面對家中兒童第一次抽搐、惶恐焦慮的家長通常會問:「醫師,難道不用安排進一步檢查嗎?」
閱讀相關醫學文獻包括日本小兒神經醫學會於2015年發表新版照護兒童熱痙孿準則,整理如下給各位家長參考。

照護兒童熱痙孿準則
* 腦電波(EEG)檢查
> 時機:複雜型熱痙攣兒童可考慮,有些研究顯示異常腦電波和日後發展遲緩有相關性,但非必要。
> 風險:若兒童無法於檢查時自行入睡,會使用鎮靜劑,一般而言風險不高,但仍是有。

* 腦部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
> 時機:美國回溯性研究第一次複雜型熱痙攣兒童於急診進行的腦部影像檢查,71名個案腦部影像檢查全數正常,此點呼應其他研究提出針對熱痙孿兒童,腦部影像檢查並非例行檢查。除非醫師高度懷疑有腦部病變如局部腦出血的可能性。
> 風險:電腦斷層檢查具有輻射線,輻射劑量為一般X光檢查的十倍;核磁共振檢查無輻射線,然而必須一小時兒童完全靜止配合,若兒童無法配合,也會使用鎮靜劑。

* 腰椎穿刺取腦脊液檢驗
> 時機:複雜型熱痙攣兒童呈現腦炎、腦膜炎症狀,高度懷疑有中樞神經感染時。
> 風險:兒童無法配合時會使用鎮靜劑;此外,有感染、局部血腫、神經或脊髓傷害的可能併發症,風險不高,但仍是有。

         明智選擇(Choosing wisely) 或譯聰明就醫,是近年國際上一項減少無效醫療的運動,主要精神為運用實證醫學的方法,減少無效醫療,增進醫病之間的溝通,也可減少病患接受無效醫療時的風險,增進病患健康,同時也能降低醫療浪費。以此聰明就醫的精神,單純型熱痙攣的兒童並不需要進行腦電波、腦部影像檢查、腰椎穿刺取腦脊髓液檢驗等腦部相關檢查;而複雜型熱痙攣兒童只有在上述特定時機才需接受這些腦部相關檢查。

  聰明的家長們,相信在上述解說後,期許能面對家中熱痙攣的兒童時不再惶惶不安!有任何熱痙攣相關問題也歡迎至本院小兒部神經科門診諮詢。

小兒部神經科  楊明道醫師
專長:癲癇診斷及藥物控制、兒童發展遲緩及早期療育、學習障礙(包含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 、兒童睡眠問題、妥瑞氏症、一般兒科常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