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癌的簡介

口腔顎面外科 曾建福醫師  

口腔癌的簡介(相關圖片)   灣在地文化最令外國人所注目的是嚼檳榔的習慣,而檳榔造就了台灣口腔癌的高風險性,口腔癌分類中以鱗狀細胞癌為主,占所有口腔惡性腫瘤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根據衛生署公佈的口腔癌罹患率已竄升至所有惡性腫瘤的第四位,每年新增的口腔癌罹患個案約4,000到5,000例左右,每年因口腔癌死亡的人數也在2,000到3,000例,過去診斷罹癌的年齡層約在40歲到50歲間,現在以25歲到40歲間的年齡層為最高,表示口腔癌發生率有年輕化的傾向。

  根據高醫葛教授的研究發現有嚼食檳榔、抽菸和喝酒的病患,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高出123倍,根據民國七十九年台北榮民總醫院調查,台灣約有三百萬人口嚼食檳榔,罹患口腔癌之患者約有百分之五十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在頰黏膜癌及牙齦癌的病例中有嚼食檳榔習慣的病患約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在台灣的口腔癌幾乎可以和檳榔癌劃上等號,國健局有鑑於檳榔的危害,對於口腔癌的宣導加強禁食檳榔和癌症篩檢的施行。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主要是因口腔黏膜長期在內在及外在的因素刺激下產生細胞的變異,口腔癌在形成是多階段之變化,先由正常組織表面產生異常變異或增生,可形成潰瘍、白斑、紅斑及疣狀上皮增生等癌前期徵兆,因長期的發炎刺激和藥物食物的毒性反應造成細胞基因突變,轉變成癌細胞而形成口腔癌。口腔癌常見的部位以台灣病患來講,多數是在雙側頰黏膜、舌頭的側緣和牙齦,約佔罹癌病例的80%以上,其次會分佈於後臼齒區、上下唇、上的軟硬和口底,雙側頰黏膜的病例同時也會造成張口受限,導致進食困難。因為癌細胞的增生相當快,常會造成黏膜表面營養不足而形成潰瘍,潰瘍常為無痛卻不會好的傷口,通常初期罹癌大都是無症狀的,因癌症造成癌細胞快速生長,常會在短時間內變成大腫瘤,也因此常常受到忽略而延遲了治療的時機。
 
口腔癌的分期

 經病理組織切片檢查證實有惡性腫瘤的特徵如有核異常濃染,細胞有大量有絲分裂,上皮過度增生且上皮基底層破裂使得細胞侵入皮下組織等,可分為有角質化或非角質化之鱗狀上皮癌。臨床上是依據國際癌症協會(UICC)及美國癌症協會(AJCC)對口腔癌做出分期,分期的主要目的是做為未來治療方法準則、治療後預後之判斷和後續追蹤的依據,分成四個期別:

(1)第一期:主要病灶小於2公分,無頸部淋巴節及全身其它器官轉移。
(2)第二期:主要病灶介於2公分到4公分間,無頸部淋巴節或全身其它器官轉移。

 (3)第三期:主要病灶大於4公分以上,且有同一單側1個小於或等於3公分頸部淋巴節轉移,或是不管主要病灶大小,只要有同一單側1個小於或等於3公分頸部淋巴節轉移。
(4)第四期:主要病灶侵犯鄰近組織,如口腔黏膜腫瘤造成臉部皮膚侵犯、侵犯到顏面骨和齒槽骨部分或有不管任何大小之病灶只要有超過3公分之頸部淋巴結轉移,或有多個淋巴結轉移,或有遠端轉移之病灶。
 
口腔癌的治療方式
 依照分期的不同來做治療的準則,在口腔黏膜上的癌前病變,如紅白斑、潰瘍、疣狀增生和細胞異生等,以安全範圍至少0.5~1公分寬及深度使用冷凍切除、雷射灼著或手術刀切除方式去除病灶。

  第一、二期口腔癌以切除原發病灶為原則,安全範圍為寬及深度距離病灶邊緣1.5到2公分,因為第二期舌癌較易復發或早期就會有頸部轉移,所以大多建議採合併頸部淋巴廓清術,去除可能轉移的潛在病灶,治療的五年存活率可達百分之六十至八十以上。

  第三期口腔癌切除原發病灶以適當的安全範圍離病灶邊緣2公分切除外,同時需施行頸部淋巴廓清術,必要時可同時施行硬軟組織重建手術。若術後淋巴節有1-2個轉移,必須加上化學治療,或給予預防性放射線治療,若病理確認有頸部淋巴轉移且淋巴節有破囊而出,或有2個以上淋巴節轉移必須要在術後4到6週施行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或施行標靶療法,治療的五年存活率約在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第四期口腔癌分成可以手術切除主要病灶之病例和無法手術切除的病例。可以切除的病例是以不傷及重要器官和可以修補傷口的病例,必須接受適當的安全範圍離病灶邊緣2公分切除主要病灶,合併頸部淋巴廓清術及以皮瓣施行軟硬組織重建手術,同時術後4到6週必須施行放射線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如果惡性腫瘤已經侵犯到重要器官,無法施行手術切除的病例,僅能以放射線治療合併化療治療,或施行標靶療法。治療的五年存活率為百分之三十以下。
 
 一般在術後或合併放療、化療後,在門診追蹤5年;第一年每月回診,每半年或一年都要做例行全身檢查。第二年至第三年每三個月回診,第四年每半年回診,一直至第五年完全沒復發才算過危險期。口腔癌的治療預後好壞以越早期預後越好,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治癒率比第三期和第四期好,五年以上存活率也較高,在台灣地區就診的病患通常都是第三期和第四期,分期都較晚期,治療的效果會較差,且轉移到全身其它器官的機率都較高。在病理組織切片檢查的結果也會影響到治療的預後,如惡性腫瘤為侵入型,安全範圍不易掌握,容易局部再復發;惡性細胞為中度或未分化之細胞、侵犯神經周圍、侵犯血管或淋巴管中有惡性細胞栓塊和有淋巴或全身轉移者,預後都會較差,所以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口腔癌的黃金準則。

  平常自我檢查方式是多注意口腔環境,用手觸摸是否有腫塊或硬塊,用眼睛看黏膜是否有變色、有無紅白斑、表面是否平整、是有顆粒狀、菜花狀、有無潰瘍狀病灶。如果發現張口有受限,口腔黏膜有無法癒合的潰瘍都應該立即找醫師檢查,不要聽信非醫療專業人員的偏方治療方式,減少延誤病情,造成診斷及治療的時間太晚,影響治療效果,也減少了治癒的希望,造成壽命的縮短。對惡性腫瘤要有好的治療預後,就要有早期發現和治療,所以口腔自我檢查是非常重要。

口腔癌的簡介(相關圖片)

1. 第一期鱗狀細胞癌

 

 

口腔癌的簡介(相關圖片)

 

 

 

2. 第四期鱗狀細胞癌

 

 

口腔癌的簡介(相關圖片)

 

 

 

3. 癌前病變-黏膜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