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預防輪狀病毒

小兒部 張碧峰醫師  

如何預防輪狀病毒 (相關圖片)     狀病毒因為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輪子狀,所以被命名為「輪狀病毒」。一般來說,輪狀病毒只要有極少數的病毒顆粒就能造成感染,主要是經由口腔及飛沫途徑傳染。感染輪狀病毒的患者其排泄、嘔吐物甚至是飛沫中的病毒顆粒被排出後若附著在物品上,當嬰幼兒接觸這些被輪狀病毒污染的物品後,手上就會沾染這些病毒,若把手伸進嘴裡吃進體內就會造成感染;甚至成人雙手受病毒污染未洗淨就與嬰幼兒接觸,也同樣會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

 輪狀病毒是一種全球性的傳染病,每年秋冬和早春季節為好發的時期。但由於台灣位處亞熱帶,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感染輪狀病毒,台灣地區的病例大多在二、三月間達到高峰。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有機會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導致急性胃腸炎。由於4個月大以後的嬰兒體內來自母體的抗體會漸漸消失,加上嬰兒活動力漸增,且喜歡將東西放進嘴巴裡,所以嬰兒感染輪狀病毒的機會大幅增加。在台灣,五歲以下的嬰幼兒95%以上都感染過一次輪狀病毒,甚至每年超過10,000名2歲以下嬰幼兒,因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而住院。感染過輪狀病毒之後並無法保證避免下一次的感染,因為發生過一次自然感染以後,對於日後感染輪狀病毒的保護力約為40%,所以很多兒童可能會得到2-4次的輪狀病毒感染。因此,避免嬰幼兒受到輪狀病毒的威脅,是家長保護寶寶腸胃健康的首要功課!

 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1~3天,潛伏期之後會開始1~2天的嘔吐和發燒,當嘔吐現象稍微緩解後,接著可能會出現持續5~7天的水瀉,有些病患可能1天腹瀉高達10~20次以上,大便有明顯的酸臭味,並呈現蛋花湯狀。如果發現寶寶小便減少、皮膚變乾燥、哭泣時眼淚很少、精神變差,或9個月以下幼兒頭上的前囟門有凹陷情形,就表示已經有脫水的現象,應該立即就醫診治。

  患者感染輪狀病毒後,通常在開始拉肚子前,糞便就可檢測出病毒,而在症狀開始後21天糞便中仍有病毒。此外,感染輪狀病毒的嬰幼兒,其症狀比成年人嚴重,且因為年紀小,一旦水瀉不止則容易導致脫水,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抽搐、休克等致命的併發症。

  由於輪狀病毒具有高度的傳染力,且主要經由口腔與飛沫的途徑傳染,因此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確實可以提供一些保護效果,以減少病從口入的機會;而家長在照顧年紀較小的嬰幼兒時,要特別注意在餵食寶寶前後,以及在如廁後、幫寶寶更換尿布前後都要記得洗手,以減少寶寶感染輪狀病毒的機會。然而國外研究發現,無論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衛生習慣及環境清潔提升,對輪狀病毒的防範效果仍十分有限! 所以為了預防輪狀病毒感染,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全球各國,可以使用疫苗來對抗輪狀病毒流行。目前市面上的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有兩劑型與三劑型兩種疫苗)都已經通過大型的安全性實驗,可以讓寶寶接種來預防嚴重的輪狀病毒感染。口服的輪狀病毒疫苗,一般在寶寶6週大之後就可以口服第一劑,第二劑與第一劑間只需間隔4週,若是口服的兩劑型輪狀病毒疫苗,寶寶最早可在10週大時就完成接種,最晚需在6個月大前接種完畢即可;而口服三劑型的輪狀病毒疫苗則需在8個月大前接種完畢,讓寶寶及早獲得完整的保護力。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以和其他的疫苗同時使用,如:五合一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B型肝炎疫苗,並不會影響彼此的免疫效力。

   許多家長對輪狀病毒不甚了解,經常誤以為感染輪狀病毒之後只會引發輕微腹瀉,往往要等幼兒出現發燒、嚴重水瀉、脫水或抽搐等症狀,才知疾病的嚴重性。此外,嚴重的輪狀病毒腸胃炎需要住院,就會有醫療費用的支出,對家中的經濟也是一大負擔。我們也常見家長因對此疾病的不瞭解,而錯失輪狀病毒疫苗接種的時間,為了不讓家長於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後才後悔莫及,建議讓寶寶及早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才能幫助幼兒免於受到嚴重的上吐下瀉、脫水、休克、死亡…等的威脅。

 我們要再次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讓寶寶儘早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及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不僅能對嬰幼兒的腸胃健康產生一定程度的保障,達到群體保護的效果,也能幫助國家社會減低醫療成本的支出。

 兩種輪狀病毒疫苗的比較表

口服二劑型輪狀病毒疫苗(Rotarix)

口服三劑型輪狀病毒疫苗

(RotaTeq)

疫苗種類

人類活性減毒型

人牛重組型

可預防的輪狀病毒株

G1G2G3G4G9
可提供95%以上的保護力

G1G2G3G4G9
可提供95%以上的保護力

 

接種時間

第一劑: 6-13週大

第二劑: 14-24週大

兩劑間隔至少4

第一劑: 6-12週大

第二劑第三劑: 與前一劑間隔4-10

32週大以前接種完畢

保護效力

減少近90%嚴重的輪狀病毒腸胃炎

減少近90%嚴重的輪狀病毒腸胃炎

接種需知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以和其他施打型疫苗同時使用,如五合一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B型肝炎疫苗,並不會影響彼此免疫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