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妊娠毒血症(子癇前症)

婦產部 陳奐樺/彭福祥醫師  

認識妊娠毒血症(子癇前症)(相關圖片)      38歲高齡孕婦,妊娠32週,近日來發現手指頭及雙下肢嚴重浮腫,而且經常頭痛伴隨視力模糊,於是到附近醫院看醫生,結果到院發現血壓異常飆高合併嚴重蛋白尿。醫生建議住院觀察,未料在抽血注射點滴時,孕婦突然兩眼上吊,全身不自主抽筋並且陷入昏迷狀態,為了顧及媽咪及寶寶安全,醫生決定緊急剖腹,妊娠毒血症的危險性一瞬間爆!

定義
       妊娠毒血症,實際上應該稱為子癇前症,為懷孕中後期發生的疾病。其正確定義為在沒有高血壓的病史之下,妊娠20週以後才出現的高血壓,同時合併蛋白尿。懷孕所引起的高血壓一般在產後12週內便會自行緩解。如果孕婦在懷孕之前就已經有高血壓,則稱為慢性高血壓,與懷孕所引起的高血壓沒有明顯關聯。全球的子癲前症發生率約為5-14%,是造成孕婦及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子癇前症若合併癲癇發作,就稱為子癇症(eclampsia),這種疾病影響身體多個主要器官,包括:肝、腎和肺,母子均有致命危險。

發生的原因
     子癇前症的確切成因目前未明,研究均認為它是胎盤異常引起的一種疾病,可能與免疫有關,所以常發生在第一胎。胎盤的發育始於妊娠9週,正常情況下胎盤的細胞會侵入母體子宮的血管,取代血管內壁,將子宮血管轉變成大口徑低阻力血管,用來提供高流量的血流到胎盤,以供應發育中的胎兒。如果在胎盤發育初期,胎盤細胞入侵出現問題,子宮血管沒有被成功轉變成這種低阻力系統,隨著胎兒日漸成長,養分需求逐漸增加,在懷孕中後期就會導致子宮供血給胎盤的血流,不足以應付胎兒生長所需。此時母體相對反應就是活化升壓系統,升高血壓來增加子宮血流的供給,然而這升壓系統是透過全身的動脈血管收縮來達成目的,同時也會造成子宮動脈收縮,胎盤血管收縮以及胎兒臍帶動脈收縮,這樣一來,供應胎盤的血流就更加減少,胎兒更得不到養分,於是再導致升壓系統繼續活化的惡性循環,媽媽的血壓就會異常飆高,進入嚴重高血壓。

子癇前症的症狀
     由於升壓系統活化導致全身動脈收縮,首先會出現高血壓,接著發生蛋白尿,白蛋白流失導致全身水腫。全身血管收縮導致肝腎器官灌流不足,肝功能異常,血球被破壞造成溶血及血小板低下,水腫則造成胸水和腹水,腦部的水腫會造成暫時性神經性失明及癲癇發作。

隨著病況逐漸惡化,孕婦可能出現以下病徵
* 頭痛:通常是前額部位
* 視力障礙:尤其是視力模糊或閃光
* 上腹痛:通常是右側肋骨或胸骨之下的位置
* 噁心嘔吐及意識改變
* 呼吸急促或喘
* 全身水腫:通常是突發性且進展迅速

危險因子
    子癇前症好發於高齡、多胞胎、有高血壓病史、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孕婦。臨床也發現,懷第一胎時比較容易罹患子癇前症,肥胖也是危險因子之一。

治療與預防
    終止妊娠是治療子癇前症最好的辦法,以上症狀在生完後就會痊癒,然而媽媽們常擔心早產而不願終止妊娠,通常發生子癇前症時,胎兒也會因此得不到養分而長不大,多放幾天是不會增加胎兒體重的,只要按照早產流程處理即可,千萬不要等到嚴重子前癇症或子癇症發生,這時媽媽的死亡率就會增加了。

    目前沒有任何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子癇前症,有些醫師可能針對風險較高的孕婦開立低劑量的抗凝血劑(阿斯匹靈),孕婦只可以在醫師指示的情況之下服用藥物,至於阿斯匹靈預防效果目前文獻尚無定論。至於其他像維他命C、鈣片、臥床休息與限制食鹽攝取,對於治療與預防該疾病的效益不大。

預後
    孕婦如果有嚴重型子癇前症的話, 往往會有較高的母體罹病率及死亡率, 胎兒的預後也較差。因此如果出現母體多重器官失調、嚴重胎兒生長遲滯、懷疑胎盤早期剝離、胎兒狀況不佳或母體症狀持續惡化等情形時,應立即將胎兒分娩出來。多數罹患過子癇前症的孕婦沒有長遠健康問題,但是日後出現慢性高血壓的風險大於未罹病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