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了總是膝蓋痠軟無力? 做對復健讓您有好『膝』情

復健科 黃守賢醫師  

老了總是膝蓋痠軟無力? 做對復健讓您有好『膝』情(相關圖片)        著醫療進步及現代生活方式改變,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升高,肥胖人口在西化飲食及便利的生活環境下也節節高升,因此,受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困擾的民眾也越來越多。然而,膝蓋退化不是老化必要之惡,及早預防保養,或在疾病早期進行治療及復健,絕對可以讓膝蓋陪伴我們長長久久走下去。

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
       顧名思義就是關節的退化疾病。膝關節是由大腿骨(股骨)、小腿骨(脛骨)及膝蓋骨構成,這三個骨頭的交接處有軟骨鋪在表面,軟骨可以提供緩衝、吸震的效果。隨著年紀增長,膝蓋重複的使用會使軟骨產生小撕裂,這些小傷害慢慢累積,接著軟骨下方的骨頭會暴露出來,軟骨細胞的功能也漸漸變差,造成新生的軟骨質量不如原來的軟骨,骨頭受到的緩衝減少繼而慢慢產生結構變化,產生小空腔或是在關節旁生成新的骨頭,就是所謂骨刺。除了軟骨及骨頭的變化外,關節腔內的關節液成分也會改變,關節液中提供緩衝潤滑作用的玻尿酸濃度會降低,而發炎物質會增加。

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症狀
       包括:疼痛、僵硬、活動度受限,初期可能只有活動時會有症狀,休息即可緩解,但隨症狀惡化,逐漸變得連休息時都明顯不舒服,甚至膝蓋會像氣象預報中心,在天氣變化(通常是要變天如下雨或寒流來)時出現症狀。

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
       主要分為保守性治療及手術治療兩大類,兩者治療目標都是改善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及改善生活品質及功能,一開始多半以保守性治療為主。

* 保守治療(又分為非藥物及藥物治療)
> 非藥物治療的部份
       包括對過重或肥胖患者建議減重,沒有體重問題者鼓勵積極保持正常體重,另外醫師也會檢視患者的運動習慣,鼓勵患者進行運動,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需齊頭並進,運動的原則以不對膝蓋施以過度的壓力及衝擊為優先,如:快走、游泳或自行車等都是好的選擇。肌力訓練以膝關節附近的肌肉為主,如大腿前面的股四頭肌肌力在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中常有較無力的表現,也是訓練重點。切記運動要先從短時間開始慢慢增加,建議可以跟復健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進行討論評估,避免進展過度反而產生新的運動傷害。

       最後,穿著適當的鞋子,對日常生活活動做些修改及環境的改造如調整椅子高度不要過高過低、加裝扶手幫助起立,還有護膝或鞋墊甚至拐杖的使用等都是復健科醫師及治療師可以幫助介入的部分。

> 藥物治療的部分
        最常用的藥物包括:阿斯匹靈(acetaminophen)及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阿斯匹靈是第一線建議藥物,然而需注意的是長期使用可能有腸胃道出血、肝及心血管的副作用等;而非類固醇消炎藥有口服及局部貼布或軟膏的選項,使用上一樣要小心腸胃道、心血管及腎臟副作用,局部使用的貼布或軟膏則因為全身吸收少,相對較為安全,但缺點是無法達到較深的組織及關節。若上述藥物無法使用或效果不好,還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更改或合併使用其他類別止痛藥。而市售許多口服葡萄糖胺及軟骨素,因使用上相對安全,是可以嘗試的選擇,惟目前療效還沒有定論。

        除了口服及局部使用藥物外,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還有關節內注射的選項,注射的藥品包括:類固醇、玻尿酸甚至是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增生療法、幹細胞等,目前使用較多的是類固醇及玻尿酸注射。類固醇關節內注射多用在急性疼痛發作,且建議一年不要超過四次以避免對組織產生不良影響;而玻尿酸相對安全且耐受度良好,但健保規範需要在同一院所保守治療及一般藥物治療六個月以上無效的紀錄且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注射頻率為一週一次,連續三週,一年兩個療程。民眾也可以持續在其他院所保守治療及一般藥物治療的證明前往醫院注射,或自費進行注射。

* 手術治療
        最後,如果保守治療經嘗試無效且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手術治療如關節置換或關節融合術也是治療選項,這時就需骨科介入處理。

        好的膝功能可以陪伴我們遊山玩水,享受人生,雖然隨著年齡增長,退化是難免會遇到的問題,只要選擇適當的復健治療,還是可以讓膝關節長久維持,希望各位病友都多多跟醫師討論適合的療法,擁抱好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