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新創獎創新研發與亞東精準醫療永續平台

醫學研究部 李明怡、張瓊方、黎詩韻、邱彥霖主任  

國家新創獎創新研發與亞東精準醫療永續平台(相關圖片)        東醫院配合政府政策,致力創新醫療的科技開發,積極參與國家新創獎、多項國家旗艦計畫包括:NSTC超高齡社會之精準再生醫學啟航計畫與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計畫之建置轉譯導向生醫巨量資料、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以及臺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亞東醫院已經蛻變成為台灣醫學研發重要的據點。

2022年本院獲得國家學研新創獎及臨床新創獎
* 臨床新創獎
  由本院骨科部鮑卓倫醫師醫療團隊開發出一種創新的微創脊椎手術技術,稱為「雙通道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這種手術只需要在皮膚上做二個小小的切口,就可以使用高解析度的內視鏡進行手術,提供更好的視野,同時使用生理食鹽水可以達到止血的效果,避免手術過程中的出血。相比於傳統的微創手術,這種技術可以更好地避免組織破壞,並且病人恢復得更快,治療效果更好。除了一般的脊椎手術之外,這種技術還可以應用於更複雜的手術,例如:腰椎融合和頸椎減壓手術,甚至是困難的翻修手術,因此在臨床上有廣泛的應用。

國家學研新創獎本院共有三組研究團隊獲獎
* 耳鼻喉科暨頭頸外科醫療團隊:發現幾丁聚醣能夠促進人類嗅覺幹細胞轉變成嗅覺神經元。也證實通過鼻子給予幾丁聚醣噴劑可以幫助嗅覺神經上皮再生,並且改善嗅覺功能。因為幾丁聚醣對鼻黏膜黏液有良好的相容性,所以很適合開發成鼻腔噴劑來供臨床醫師處方,或者是病人居家照護時使用的保養型噴劑。可以用於治療COVID-19病毒感染後的神經性嗅覺失常後遺症,也可以用於未來幹細胞治療的輔助。
* 內科部醫療團隊:使用智慧免疫監測技術,利用超過100種單株抗體,檢測了超過1,700種細胞族群的周邊血液樣本。透過大數據的分析,完成對鼻咽癌患者免疫特徵的判定,再經由人工智慧的整合和分析,協助監測患者的免疫細胞,評估適合的免疫細胞治療。這種非侵入性的監測平台,不像傳統的組織切片採檢那樣具有侵入性,因此預計受檢者會更容易接受,也具有市場潛力。未來,這種技術也可以應用於其他癌症的抗原專一性T細胞製劑。
* 影像醫學科醫療團隊:本院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了一個叫做「Rabbit雲端影像標註系統」的工具,它整合了「即時影像資料庫」、「報告智慧檢索」和「雲端影像標註」功能,並且解決了醫學AI研發的三大難題:資料、清整和標註。這個工具可以幫助醫師快速標註影像,減少人力和時間,未來也可以應用在所有需要影像辨識的系統上,現在技術已經成熟,也衍生了多個AI產品,未來可應用於醫療,精準判讀,造福病人。

配合政府推動的計畫,積極參與多項國家精準醫療研究計畫
  本院配合政府推動的計畫,積極參與多項國家旗艦型精準醫療計畫以及精準醫療的研究和開發,包括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以及超高齡社會之精準再生醫學等;協助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建立完備的人體生物資料庫網絡,並提升使用效能;2021年與中央研究院一同攜手16個體系33家醫院共同執行「人人享有量身訂製的醫療及健康照護」臺灣精準醫療計畫,此計畫也有望成為台灣在醫療科技領域的重要突破和國際合作的橋樑。

  本院部分計畫已有研發成果,透過遺傳學、生物資訊學、臨床醫學等科學技術,整合多項醫療資訊,已著手規劃建置亞東精準醫療永續平台,進行基因研究探討疾病之多元成因,結合醫療資訊進而發展數位精準醫療,以提供個人化、精準化的醫療服務,並提升用藥安全,加速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除了提升台灣的醫療水平以及民眾從預防疾病做起的健康觀念,並發展健康管理之最佳策略,以支持政府推動堅實精準醫療智慧科技,維護國民健康,以達全齡精準健康之政策目標。

國家新創獎創新研發與亞東精準醫療永續平台(相關圖片)

 

圖一、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第二屆年會:邁向繁榮昌盛的整合平台

 

國家新創獎創新研發與亞東精準醫療永續平台(相關圖片)

 

圖二、台灣精準醫療計畫感恩記者會:集眾之力 共創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