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新聞

  • 2019年01月17日
  • 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

20190117 認失智丟臉 恐懼造成篩檢阻礙

認失智丟臉 恐懼造成篩檢阻礙


訊息內文照片
「把愛找回來」第一季公益募款「及早救智」愛心大使小S(左一)今到場與大家分享「及早救智」的重要性,籲民眾「一塊」做愛心。記者陳婕翎/攝影

2019-01-17 00:07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台北報導

近年政府或民間推動失智症去汙名化,但成效卻始終有限。調查發現,約有五成七民眾認為自己或爸媽失智是件丟臉的事。

專家指出,對失智的恐懼不但造成失智篩檢的最大阻礙,甚至影響後續治療,更不利失智友善環境的建立。

屏東基督教醫院針對台灣北中南400多名40歲以上民眾進行失智症認知調查,發現在失智照護的選擇上,超過60%在家自行照顧或雇請看護,逾五成填答者家中有失智症患者或曾聽過失智症案例;但問及對失智症的認識程度,僅5%認為對失智症有完整認識,高達54%忽略「對生活突然失去興趣」是失智警訊。

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余廣亮分析,即使九成民眾知道且聽說過「失智症」,但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清楚什麼是失智症狀及如何應對。也因不了解失智症,當患者做出毆打他人等不當行為時,便被貼上負面標籤,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即使失智症資源擺在眼前,一般人也未必願意接受。

患者及家屬有多恐懼聽到「罹患失智症」?余廣亮有切身體會,他說,醫院主動到社區進行免費失智篩檢站,民眾也不願意,許多子女認為不希望給長輩壓力,反而錯失初期治療的良機。 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 說,患者及家屬非常害怕得到失智症診斷,但患者整天被關在家中,反而加速惡化。

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珍表示,恐懼來自於未知,民眾恐懼失智症並非台灣獨有,但國內應對失智症的底蘊明顯不足,建議不應漫無目標給予資源,應先教育公共服務者,如警察、消防員、郵差及便利商店,遇到患者做出不當行為也知如何應對,去除汙名化,民眾將更願意接納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