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新聞

  • 2019年08月20日
  • 聯合報 記者蔡怡真

免疫細胞、幹細胞療法應用廣 但須慎防嚴重副作用

免疫細胞、幹細胞療法應用廣 但須慎防嚴重副作用

2019-08-19 14:28聯合報 記者蔡怡真╱即時報導

環球生技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17日聯合主辦的「認識你的細胞經濟學論壇」,邀請來自產官學研界專家解析現今正熱門的細胞治療,透過深入淺出的介紹,增進產學界與一般聽眾對細胞治療的認識,,與會的產官學者都熱烈發言。

林口長庚醫院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張文震分析免疫與細胞療法最新趨勢及臨床經驗。首先他說明最多民眾關心的癌症細胞治療,表示細胞治療可分為安全性高、療效較低的「未經基因改造」療法,如自然殺手細胞、樹突細胞、T細胞等;以及治療危險性較高,但療效較好的「基因改造」療法,如目前研發主流之一的CAR-T和TCRT療法等。

他說,但由於個人化免疫治療的製備時間目前仍相當費時,比起現行癌症標準療法,引發嚴重不良反應(如:免疫風暴)的機率也較高,因此這個領域在研發到實行層面仍待持續精進。

「生物的免疫系統,是經過了數百萬年演化的複雜系統,因此要在這極其複雜的機制中看到治療的再現性,往往是細胞療法研發時的最大挑戰之一。」張文震強調,由於細胞治療的監控較複雜,且副作用可能涉及多器官,因此醫學中心也會以多科系團隊合作的方式,為病人提供完整照護。

台灣再生醫學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亞東醫院骨科部主任的張至宏 ,說明了軟骨缺損與退化性 關節炎再生醫療的進展。

張至宏表示,目前國內軟骨損傷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透過挖取自體軟骨組織進行修補的馬賽克手術(mosaiplasty),但手術成效仍因為完好軟骨的供體處有限,以及可能造成供體處副作用等原因,而所局限;因此,若輔以再生醫療,培養軟骨組織的方式,便可使治療更加完善。

張至宏說,目前,針對軟骨缺損及退化性關節炎所造成的軟骨損傷,國際上所研發的細胞治療方式相當多樣,包括利用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自體骨膜幹細胞、異體臍帶血幹細胞等,培養出軟骨組織植入關節腔,甚至可透過以奈米磁珠輔助的方式,以磁場引導細胞定位。

他說,本土也有相關的臨床實驗正在進行中,包含軟骨缺損治療以及退化性關節炎療法,前者利用自體骨髓間葉幹細胞培養,後者則取自自體間質幹細胞。

台灣幹細胞學會理事長沈家寧則深入介紹了幹細胞治療。他表示,幹細胞不只存在於胚胎,生物成體的骨髓、腸道等某些特定組織中也富含不同種類的幹細胞,「要用幹細胞修復組織,首先要知道該如何分離培養幹細胞,接著要了解該如何誘導它們成為我們需要的細胞」。

沈家寧指出,目前,已研發出相當多項幹細胞相關療法,例如透過骨髓移植,以造血幹細胞治療血液疾病與免疫不全疾病;以羊膜培養的幹細胞修復角膜損傷等。近年,日本也開放使用誘導型多功能幹細胞(iPSC)進行如黃斑部病變、帕金森氏症、脊髓損傷等相關的臨床研究。

然而,幹細胞治療仍存在著相當的風險,例如近年發現,骨髓幹細胞治療可能會助長惡性腫瘤生成,所以如何適當操縱幹細胞,也是研發時相當重要的。

文/環球生技月刊提供

訊息內文照片
環球生技與聯合報舉辦全台第一場細胞療法論壇,產官學者熱烈響應,右四為衛福部醫事司長長石崇良。會中多位學者也提醒,免疫、幹細胞療法應用廣,但須注意可能導致的嚴重副作用。圖/環球生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