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衛教資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甜蜜的視力殺手

許詠瑞主任

糖尿病是全球的巨大挑戰,已經有接近4億的人口受到它的威脅。而在我們台灣,60歲以上的族群,大約每五位就有一位是糖尿病患者,年輕的病患也在近年逐漸增加中。糖尿病會造成全身血管的病變,包括心肌梗塞、腦部中風、腎臟病、以及眼睛的疾病。以下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它對於眼睛的潛在傷害。

糖尿病造成的眼疾及原因
糖尿病除了容易造成早發的白內障,角膜上皮癒合不良之外,我們最為耳熟能詳的,就是視網膜病變了。視網膜是我們眼睛裡面重要的神經組織,裡面的感光細胞需要正常的血管提供養分。高血糖的時間一旦夠久,就會開始破壞這些血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大致上可以這樣來理解它:視網膜的血管因為高血糖而逐漸被破壞,所以造成視網膜的缺氧,後續會讓這些視網膜上的細胞發出求救訊號,稱之為”新生血管因子(VEGF)”,進而代償性的產生一些不好的血管(新生血管),造成許多重大的併發症。臨床上我們可以分成兩個階段:比較輕微的非增殖性病變,或是比較嚴重的增殖性病變。區分的方法,以視網膜上是否已經產生”新生血管”來定義。

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在比較初期的非增殖性病變,我們常看到視網膜上已經有微小的血管瘤或點狀出血,代表微血管已經開始病變,並且視網膜也開始缺氧了。在這個階段常常是因為眼底的篩檢而被醫師發現,也因為沒有症狀,因此有時會被病患忽視。在此階段,病友們最應該注意的是血糖的嚴格控制,以及眼科門診的規律追蹤,最忌放著不管。

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當視網膜病變嚴重到一定程度,眼科醫師會安排螢光血管攝影來詳細檢查眼睛內部缺血缺氧的程度,如果已經發現內部有大範圍的缺血,甚至已經產生新生血管,我們便稱之為”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此時便需要施行全網膜雷射術來降低眼內新生血管因子的濃度,以避免後續的大問題發生。這種雷射在門診施作,眼睛外部沒有傷口,通常一眼需分三次施作,每次需要十分鐘左右,是已經長年被認可的治療,本身也相當安全。如果沒有適當的控制血糖或接受眼科的治療,增殖性的病變可能會產生幾個大問題:
1.玻璃體出血:視網膜上的新生血管隨時會破裂,造成眼球內最大空腔 – 玻璃體內的出血,此時會讓病患突然覺得有黑影擋在前方,或甚至完全看不到。這種問題可能需要以口服止血藥物、及加強全網膜雷射術治療。視病況的嚴重程度,也可能以眼內新生血管抑制劑注射,或以手術(玻璃體切除術)將血塊清除。
2.視網膜剝離:視網膜上纖維組織的增生,當其範圍跟力量強到一個程度,就會對視網膜產生拉扯,把視網膜和底下的組織分開,造成牽扯性的視網膜剝離。這種病況大多需要以手術(玻璃體切除術)治療。此種手術本身通常比較複雜而困難,醫師常常需要耗費一個半到三個小時不等的時間,小心的將纖維組織移除,並且將視網膜重新貼合復位。即使手術成功,視力的恢復也可能僅有一定限度。
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隨著眼球內部的新生血管因子持續分泌,當這些因子跑到眼球的前段,可能會造成虹膜以及隅角上的新生血管,而進一步引發青光眼。這一類的青光眼非常難以治療,常常會讓病患永久失明。除了降眼壓的藥物之外,也要及時施打眼內的新生血管抑制劑,以及加強視網膜的雷射,或施以睫狀體的雷射術等等。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黃斑部位在視網膜的正中央,是對視力影響最大的關鍵區域。除了剛剛提到的疾病進程外,糖尿病在任何階段都有可能產生黃斑部的水腫,造成視力下降。目前這一類的問題需要以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或類固醇植入物來治療。如果符合健保相關的規範,醫師會幫病患送審來申請藥物。此類疾病往往需要多次的針劑眼內注射,才能夠穩定或改善視力。

糖尿病患的護眼守則及結語
以上的內容,想必讀者不難理解,糖尿病真的是眼睛的一大殺手。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有四點是應該特別注意的:
1.每年的眼底篩檢,以期早期發現問題。
2.和內科醫師合作,利用飲食或藥物的方法,嚴格的把血糖控制好。血糖的控制不做好,只要罹病時間夠長,眼睛很容易會出問題。
3.如果同時有高血壓、腎臟病、或貧血等等問題,也要認真治療。
4.遵從眼科醫師的檢查及指示,在必要時施行全網膜雷射術、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來控制病情。
希望在對於糖尿病相關眼疾的充足認識後,病友們皆能夠從日常生活做起,了解它、控制它、戰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