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脂症

新陳代謝科 江珠影醫師  

高血脂症 (相關圖片)      「覺得我脖子緊緊,手腳麻麻的,是我的血很油造成血路不通嗎?」「我的血看起來濁濁的,這是因為血脂肪太高嗎?」這些是我在門診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事實上一般高血脂症初期並沒有什麼不適症狀,就因為這樣,許多高血脂症者由於沒有察覺身體有任何明顯不舒服,往往已經罹病還渾然不知。有些人甚至已經發生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抽血檢查才赫然發現自己原來有血脂過高的問題。

  近些年來隨著我們生活型態的改變,飲食西化、應酬多又暴飲暴食,出門以車代步、運動機會減少、肥胖人口增加,罹患高血脂症人數日漸攀升。更讓人驚訝的是,流行病學專家最近這幾年調查發現,台灣地區人口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中性脂肪,俗稱血油)異常者,在各年齡層中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19歲以上的人口中,每四人就有一人潛藏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機,患者年齡逐年下降,實在令人感到擔憂,可見高血脂症顯然已成為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的「超級紅色炸彈」。通常男性罹患高血脂症的機率高於女性,且患者多有家族病史,平均每十位成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脂症,可見血脂偏高確實是現代人的通病。

  血脂肪包括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可分為高密度、低密度、非常低密度膽固醇及乳糜粒。高密度膽固醇又稱為「好的膽固醇」,它可以預防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其餘的又稱為「壞的膽固醇」,要是它們沉積在血管的話,就會引起血管硬化及狹窄。高血脂症的診斷主要依據兩項數值,一項是「血中膽固醇濃度」(標準值應低於200mg/dl),另一項是「三酸甘油脂」(空腹十二小時後應低於160mg/dl)。高血脂症患者可能只有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其中一項過高,也就是「高膽固醇血症」或「高三酸甘油脂症」,但有些人也可能兩者同時存在。

  事實上,心臟血管疾病與高血脂症及動脈硬化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高血脂症除了會導致心臟病,也會造成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如腦中風的發生。很多研究顯示,血中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與冠心病的發生率呈現正相關,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預防冠心病及腦中風的發生。由此可見,將血脂肪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高血脂也會對我們的肝臟健康造成影響,最常見的就是脂肪肝,俗稱的「肝包油」。在台灣約有三分之一的成人有脂肪肝,而隨著高血脂症人口的年輕化,脂肪肝發生的年齡也跟著下降。我們可以預測如果國人飲食習慣不改,年輕一代有更高的比率罹患脂肪肝。高血脂症除了會影響心臟、肝臟,事實上三酸甘油脂過高也可能會造成胰臟炎。

  由於造成高血脂的原因有很多種,像是疾病造成的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個人的飲食習慣、抽菸、肥胖、喝酒、荷爾蒙等等都有相關,這些因素都應該同時調整。一個高血脂症病人,雖然避吃高膽固醇及高脂食物,卻不節制甜食或飲酒,不減重也不運動,將事倍功半。若只有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其中一項過高,最好諮詢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才能以最正確方法進行飲食控制。但有些人縱使怎麼調整飲食習慣,血脂肪濃度就是降不下來,那麼就應該要聽從醫師指示,接受降血脂藥物治療並且定期追蹤血脂肪濃度。

  平常應該怎麼保養呢 ? 首先,要維持理想體重,要知道體重過重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再來就是要控制脂肪的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要是您是三酸甘油脂過高者,可以選擇富含 omega –3 脂肪酸的魚類如秋刀魚、鮭魚、日本花鯖魚等及未炸豆製品來取代部份肉類。若您是膽固醇過高者,應避免食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如 : 豬油、牛油、肥肉、奶油、椰子油、棕櫚油等,以及內臟、肥肉、動物皮、蛋黃、蟹黃、魚卵。而蛋黃每週以不超過 2 -3個為原則。此外,炒菜應該選用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欖油、花生油、葵花油等。至於烹調方式建議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同時,也要避免過量飲酒並且要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當然,更重要的是必須適當調整生活型態例如戒菸、運動以及壓力調適。

  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四十歲以上成人,建議您應該要定期接受血脂肪的檢查,尤其若您是罹患高血脂症的高危險群如高血壓、糖尿病、抽菸或有家族病史者,更應該要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