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咽癌在頭頸部癌症中約佔10-15%,而若將口部及咽部癌症併在一起統計,口咽癌在全世界屬第六常見之癌症。近年來口咽癌盛行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美國每年以2-3%的發生率成長;而在亞洲不同地區,則以9-18%的發生率成長。根據研究統計,口咽癌與抽菸及喝酒有絕對地關係,而在台灣更與檳榔的嚼食脫不了關係。故口咽癌不僅是世界常見的癌症之一,更需注意其逐年上升的發生率。
  當口咽癌一旦確定診斷後,其中一項重要的治療目標便是局部復發率的控制。傳統上,對初期的口咽癌患者而言,手術或是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在治療效果上並無統計上的差異,然而根據證據力第一級的研究指出,同步放射治療及化療治療與手術相比,更能給予有效的治療及更佳的治療後生活品質。故對口咽癌的患者而言,同步放射治療及化療治療是一個有利的選擇。
  目前針對頭頸部治療中,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IMRT)是多數醫院所採用的治療技術,主要在於IMRT可提供較傳統更精準的腫瘤治療與降低重要器官的傷害。本院目前擁有導航螺旋刀與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我們兩年多來的治療經驗發現,導航螺旋刀比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技術能提供更好的腫瘤順形度治療 (圖1)。由於口咽癌特殊的位置與導航螺旋刀的特性,導航螺旋刀更適合運用在此類頭頸癌的患者身上(圖2)。
 本院自2005年12月引進導航螺旋刀至今,已有七百名不同部位之癌症患者接受導航螺旋刀的治療。為國內治療經驗最多的醫院,使用先進電腦斷導航定位的經驗亦冠於全國,更是全亞洲第一家擁有兩部導航螺旋刀的醫院。患者這兩年來的存活率、無罹病存活率、局部控制率與無轉移存活率,初步的結果為: 22個月存活率(OS)為67%、無罹病存活率(DFS)為70%、局部控制率(LRPF)為80%與無轉移存活率(DMF)為100% (圖3)。而在治療中,發生三級(Grade III)以上的表皮炎(dermatitis)、口腔粘膜炎(mucositis)、體重下降(body weight loss)與治療半年以上發生二級(Grade II)以上的口乾躁症(xelostomia),本院發生率結果為0%、10%、0%與10%。與國際雜誌報導的治療結果相比,結果並不遜色,且有較佳的趨勢。(表1,表2)
  導航螺旋刀在本院應用於口咽癌患者的治療上獲得令人鼓舞的初步結果,不僅提升了局部控制率,更降低了治療中所產生的副作用與降低了放射線治療後長期的副作用,進而降低治療中斷、感染、重複住院的機率且可望進一步提升病患存活的機率。
 
 
圖1導航螺旋刀較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技術提供更好的腫瘤順形度治療 (UI越接近1表示精準度越高)。
 
 
 
圖2 運用導航螺旋刀設計與治療口咽癌的患者。
 

 
圖3 本院口咽癌患者之存活率、無罹病存活率、局部控制率
表1本院口咽癌患者之存活率(OS)、無罹病存活率(DFS)、局部控制率(LRPF)、無轉移存活率(DMF)與國際期刊報導結果比較
 
| 
    | 
 兩年存活率 
(OS)  | 
 兩年無罹病存活率(DFS)  | 
 兩年局部控制率(LRPF)  | 
 兩年無轉移存活率(DMF)  | 
| 
 美國華盛頓醫學中心  | 
 57%  | 
 58%  | 
 68%  | 
    | 
| 
 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  | 
    | 
 66%  | 
 78%  | 
 84%  | 
| 
 法國托爾斯醫學中心  | 
 51%  | 
 42%  | 
 66%  | 
    | 
| 
    | 
 22個月存活率 (OS)  | 
 22個月無罹病存活率(DFS)  | 
 22個月局部控制率(LRPF)  | 
 22個月無轉移存活率(DMF)  | 
| 
 亞東紀念醫院  | 
 67%  | 
 70%  | 
 80%  | 
 100%  | 
 
表2本院口咽癌患者以導航螺旋刀治療所產生之副作用與國際期刊報導結果比較
 
| 
    | 
 第三級表皮炎Grade 3 dermatitis 
   | 
 第三級黏膜炎Grade 3 mucosistis  | 
 第二級晚期口乾躁症 
Grade 2 late xelostomia   | 
| 
 美國奧立岡醫學中心  | 
 7%  | 
 41%  | 
    | 
| 
 美國紐約史隆凱特癌症紀念醫院USA  | 
 6%  | 
 38%  | 
 33%  | 
| 
 亞東紀念醫院  | 
 0%  | 
 10%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