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漸增多的『子宮內膜癌』之介紹

婦產部婦科 魏銘洲主任  

逐漸增多的『子宮內膜癌』之介紹(相關圖片)子宮內膜癌發生率
     子宮內膜癌在歐美是婦癌的首位。台灣由於飲食逐漸西化,發生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報告,每年台灣約有1,200例新增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子宮內膜癌雖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平均年齡約為59歲,但根據調查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約有5~8%的病例發生在40歲以前,20~25%會發生在40歲到停經期間,已超越卵巢癌成為僅次於子宮頸癌的婦科癌症。
哪些人是子宮內膜癌高危險群?
  雌激素(動情激素)過度的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最基本的因素危險因子有:
        (1) 肥胖:如超重8-20公斤者會比正常體重的人
              高出3倍,超重20公斤以上則高出10倍罹患子宮內膜癌
        (2) 完全沒有生育過的婦女
        (3) 初經來得早的婦女,晚停經的婦女(大於52歲),一般台灣婦
               女停經年齡約49歲。如從未生育過,而體重超過正常體重15%, 
               停經超過49歲者比正常婦女高出五倍機會發生子宮內膜癌
        (4) 糖尿病
        (5) 高血壓
        (6) 卵巢腫瘤而導致動情素增高者如多囊性卵巢,特殊性卵巢瘤 
        (7) 如乳癌患者服用Tamoxifen 亦比較易患子宮內膜癌。
        (8) 停經婦女單一使用動情素未合併黃體素作更年期HRT者
        (9) 多食用紅肉或脂肪的食物
有以上的危險因子的婦女需特別提高警覺。

減少子宮內膜癌風險之方法
    1.低脂飲食
 2.每年婦產科檢查
 3.月經之外之異常出血需加以檢查
 4.口服避孕藥可降低50~80%風險(混合型避孕藥服用ㄧ年以上)服用避孕
    藥之後保護作用至少延續 10 年。保護作用在未產婦身上最明顯。
    5.多吃蔬菜、新鮮水果、全麥麵包或許有助益,多吃維他命C和胡蘿蔔
       素可以降低得子宮內膜癌風險

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
  停經後出血,如果停經一年以上發生出血,一定要趕快就醫。另外更年期間的婦女,若有異常的子宮出血,許多婦女會誤以為是即將停經前的亂經。一般更年期的亂經多半是間隔拉長,有時兩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且經血量逐漸減少,終至整個月經不再來;但若是一個月來兩次以上,或出血持續超過一週,都應謹慎地進行進一步檢查。即使還未停經的年輕女性,如果長期亂經也要小心可能子宮有病變造成異常出血。
 
子宮內膜癌篩檢及診斷方法
      至目前為止,子宮內膜癌仍無一理想有效的篩檢方法,不像子宮頸癌可?用子宮頸抹片檢查來篩檢。雖然定期常規的篩檢對所有婦女進行目前仍不合適,但對於上列高危險群的婦女則須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應接受定期的陰道超音波篩檢。

      無論用彩色的超音波來偵測血流或用超音波來掃描子宮內膜的厚度,在停經後的婦女若內膜厚度超過6mm,則需進一步做謹慎的診斷以排除是否有內膜癌的可能。至目前為止,子宮內膜癌的診斷仍是依據傳統的方法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果,即子宮內膜搔括術及病?學檢查,以斷定是否為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
       以手術的方式為主,手術的部分必須包含子宮及兩側輸卵管與卵巢切除、骨盆腔體液的細胞學檢查,另外必須視疾病的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與部分的腹網膜,手術不僅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提供癌症的手術分期,用於後續治療計畫的擬定與預後的評估,有些患者若因本身的年齡太大或有嚴重的內科疾病而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的話,可以改用放射線治療的方式。

       手術後病理標本顯示如腫瘤超過1/2子宮體,需追加放射線治療。如屬晚期病灶則以化學藥物、加放射線治療、加高劑量黃體素治療。

       部分年輕未生育過的患者希望保有子宮,可嘗試以高劑量黃體素治療,但成功率不高。
  
本院已引進達文西機械人手臂
       用於早期子宮內膜癌之微創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傷口至少10公分以上)比較起來,有手術出血較少、傷口較小且美觀、住院時間短、傷口感染少,術後復原較快等優點。

及早發現和治療預後較佳
  子宮內膜癌的預後與期別有關,五年存活率第一期為80~90%,第二期為67~77%,晚期祇有 5~40%,故早期發現和治療非常重要,任何子宮不正常的出血都必須由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評估,以免延誤病情。子宮內膜癌的復發在病後兩年內最常見,因此經過治療的頭兩年,病人必須三個月就回門診追蹤檢查一次,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逐漸增多的『子宮內膜癌』之介紹(相關圖片)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圖

 

 

逐漸增多的『子宮內膜癌』之介紹(相關圖片)

 

達文西機械人手臂及手術者操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