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創型人工膝關節與髖關節置換手術

骨科主任/張至宏醫師  

微創型人工膝關節與髖關節置換手術 (相關圖片)謂的微創手術是指手術的傷口很小、對身體組織的破壞很小,病人可以獲得與傳統手術方式相當的好結果,但是其復原卻更快的一種手術方式。這種手術的概念與手術的方法與傳統的手術有相當大的差異,手術中所使用的器械與材料也不相同,近幾年來, 微創手術在本院已經獲得普遍之重視與發展, 例如腹腔鏡手術, 內視鏡摘取隱靜脈等等。本期院訊, 則將介紹微創手術於骨科之發展。

微創型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傳統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由於術後傷口較大,較為疼痛,且住院日較長. 故本人於92年即開發小傷口(mini-incision MIS)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MIS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可將原本約20至25公分長的傷口縮短約為6至8公分,同時將神經、肌肉、血管的破壞降至最低,如此能大量減少手術出血量,並能減緩病患疼痛,住院日也可大幅縮短。圖一比較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與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之傷口差異. 近年來由於生物醫學科技材料的迅速發展,新型陶瓷頭和陶瓷內襯組成的人工髖關節植入物已引進國內市場,其耐磨的程度是傳統型的十倍,因此可延長使用壽命,雖然健保不給付,但對於五十歲以下之年輕或活動力強的患者卻是多了一個選擇的機會。而MIS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可同時應用陶瓷頭和陶瓷內襯組成的人工髖關節或健保?付之聚乙烯襯墊。

 微創型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有一些病人的膝關節磨損只局限在內側或外側一半關節面,因此不必用到全膝人工關節的置換手術。如今,有此種微創型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新技術的發明,且經過十年以上的臨床追蹤証實此種手術方法的確具有很好的療效,且有健保給付,這是對此類病患的一大福音。病人在手術後隔天即可下床練習走路,約四到五天即可出院,大約兩星期便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走路。手術後的活動度良好不須要再接受長時間的復健。
微創型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中老年人之膝關節退化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若關節面嚴重磨損,即需進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近20年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由於人工膝關節設計及材料的改良及醫師經驗的累積業已經証明於臨床上可有效治療及重建膝關節穩定度,止痛和修補磨損之膝關節.並提高人工膝關節組件體內存活率及病患術後滿意度.根據健保局資料顯示,國內每年約有8千至壹萬名患者需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過去人工膝關節手術造成20-25公分的傷口,術後因疼痛而使復健工作無法順利配合進行。採用微創手術法,搭配大腿肌肉保留之手術法, 僅有10公分左右傷口,且疼痛較少,易於配合復健治療,使恢復期減短、復原較快。關節運動恢復也較傳統為快。”微創”的好處在體力本來就比較虛弱的老年人及大手術上顯得特別重要而顯著。由於傷口很小,傷口的疼痛很輕微,手術後恢復也快,幾乎不須要再接受長時間的復健,是目前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一大革命性突破。圖二則顯示希關節置換後手術後的活動度良好.
  
結語
  藉由小的手術傷口減低對人體組織的破壞性,病人在手術後得以快速完整的康復,相對也節省許多醫療及社會資源,可說是提升醫療品質及尊重生命的時代新潮流,可以預見,”微創”勢必成為未來全球醫療手術的重要角色。

圖一 比較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與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之傷口差異.

微創型人工膝關節與髖關節置換手術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