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00期
  • 2008年3月

『腎』情大愛,認識腎臟移植

一般外科 陳國鋅主任  

   『腎』情大愛,認識腎臟移植(相關圖片)

      於末期腎臟病患者的治療,除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之外,第三種選擇就是「腎臟移植」,也是擺脫洗腎的唯一方法。
 「腎臟移植」已經有超過半世紀的歷史,是一項成熟穩定的技術。人類史上第一例成功的腎臟移植是在一九五四年的美國執行,隨著免疫抗排斥藥物、組織配對及手術技術、器官處理方式的進步,使得腎臟移植病患的存活率不斷上升。平均來說一年屍體腎臟移植存活率89.4%,五年存活率65%。若是活體腎臟移植,一年及五年的存活率分別為97%及78%。整體而言,有一半的腎臟移植病患可以保有其腎臟功能達10年之久。,腎臟移植的對象主要以腦死病患為主要器官供應者;而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等洗腎技術的進步,使得末期腎臟病患的存活率越來越高、洗腎人口數越來越多,相對地期待等到移植器官的數量需求也相對提高。
  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腎臟基金會公布的資料,二○○七年度全台灣洗腎的人數總計有五萬零七十五人,較前一年新增了三千多人,而在各大醫院登記換腎的人數 約有六千多人。
  然而相對於等待換腎人數的眾多與迫切,器官捐贈的數字顯得少得可憐。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二○○七年在台灣的腦死者捐腎共一百一十例,僅百例的捐贈器官來源之於六千多人等待腎臟器官,這也是醫界為什麼非常努力地推動器官捐贈的風氣,同時,也鼓勵病患與家屬採用風險性極低的活體腎臟移植。
     腎臟移植最主要的好處是可以提高病患的生活品質及存活率,而移植前對捐腎與受腎者有完整詳細的評估與準備,對於移植腎臟的存活率有非常大的幫助。
  表一、移植腎臟的利與弊

 

  免除透析的困擾

 

  必須長期使用抗排斥藥物

  飲食的限制比較少

 

  抗排斥藥物有副作用

  日常生活比較正常

 

  隨時可能發生排斥反應

  長期醫療成本較低

 

 

* 捐腎者的選擇
   腎臟移植的器官來源有兩種一般可分為屍體捐腎者(從因意外導致腦死的人體取出腎臟來進行移植)及活體捐腎者。
   近年來,台灣等待換腎的洗腎病人很多,可是受限於腎臟的來源,每年的腎移植數目有限。為增加活體捐腎的數目,現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施行細則(民國92年03月20日修正)已放寬活體器官捐贈為五等親限內、或配偶(與捐贈器官者生有子女或結婚二年以上;但結婚滿一年後始經醫師診斷罹患移植適應症者,不在此限)。親屬活體腎移植為解決器官短缺的一個有效方式,在腎移植手術中的比例呈上升趨勢,但活體捐腎者的壓力及矛盾心理,必須經過精神科醫師的評估,以確定捐腎者的意願程度。
表二、活體捐腎者必須接受的檢查

a全身身體理學檢查,包括精神和心理狀況的綜合評估

a抽血及尿液檢查、心電圖、胸部X光檢查

a腹部超音波、腎臟核子醫學檢查

a血管攝影及腎盂攝影X光檢查

* 受腎者的評估
    對受腎者之評估,除了必須提供詳細的病史和引起腎臟病的原因。身體檢查特別包含是否有心臟血管疾病、腸胃道疾病、泌尿道疾病及影像學的檢查,排除潛在性癌症的可能。其他包括肺功能、感染的病史,若是婦女則須包含婦科的疾病都必須詳細的評估風險。實驗室的檢查除例行血液檢查、肝功能與環孢靈的代謝有關也須檢查外,肝炎篩檢包含是否有B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的篩檢包括HIV、HSV、CMV titer等病毒,免疫學檢查及血型配對。
    由於平均等待換腎的時間約4~5年或更久。在這段時間病人的健康狀況可能會改變。所以等待移植的病人必須定期返診評估,特別是有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者年紀較大的病人。
表3 腎移植的禁忌症
1.活動性或尚未治癒之慢性感染
2.尚未確定完全治癒之惡性疾病
3.無法遵守醫囑者
4.預期壽命小於一年者
5.無法控制之精神異常者
6.習慣性濫用藥物者

* 決定捐受雙方器官配合與否的檢查
     捐受雙方的配對與否,將決定受腎者的身體將來是否會接受或是排斥移植腎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捐受雙方血型必須相符; 此外,”組織類型(tissue typing)”的血液檢查可以了解授受雙方是否有較相同的基因,以增加移植的成功機會。在移植手術以前,還要抽取授受雙方的血液,進行“交叉試驗(cross matching)”,以確定受腎者血液中沒有會導致超急性排斥反應的既存抗體。
通常所有等候腎臟移植的病人,至少每三個月就必須抽血接受這種既存抗體的檢測,以了解病人最近的身體免疫情況。
    移植的腎臟能維持多久每個人都不同,『排斥反應』是腎臟移植後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影響的因素包括您與捐贈者的相符程度、您的身體對新腎臟與抗排斥藥物的反應、是否有其他疾病、您是否完全遵從醫囑服用抗排斥藥物與您整體的醫療狀況都有關,預防之道就是,與醫師密切配合﹐常常回診做抽血檢查﹐才能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排斥反應。。
腎臟衰竭病人在洗腎過程和經過腎臟移植之後的比較分析 

血液透析(洗腎)

腎移植(換腎)

 

 台灣地區目前約有50,000人在洗腎。

 5,000位洗腎病人中估計約有80%(約4萬人)需要接受腎移植。

不便之處

 每週洗腎3次,每次洗腎時間至少4小時,包括交通來回至少6小時。

 腎移植後,定期回醫院複診,大約每個月一次,只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

生活品質

 體力弱,飲食限制,影響工作和家庭生活。

 與正常人無異,可以結婚生子享受美滿家庭生活,在社會上工作,貢獻社會國家。

 

 每人每年洗腎費用約60萬元,國家社會福利資源每年支付50,000人洗腎費用共計300億元。

 每人每年服用藥物的費用約20萬元即可,每年可節省約160億元的醫療支出。

 

 在洗腎煎熬中,病情最多只能維持,無法恢復正常。

 可能有藥物的副作用或移植腎臟可能有排斥現象,但比率相當低。

    就生活品質而言,腎臟移植無疑是末期腎臟病的最佳治療方式,目前本院由一般外科與腎臟內科共同完成此醫療。因為每位病友發生併發症的危險機率各不相同,所以在選擇接受腎臟移植手術以前,請您先仔細評估思考那一種末期腎臟病的治療方式最適合您。如果您已經幸運的接受腎臟移植請您與醫師密切配合﹐好好照顧得來不易的腎臟。希望在本院各部門合作之下,能為長期接受透析的病友提供另ㄧ條健康大道,迎接嶄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