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90期
  • 2015年9月

輻射防護安全面面觀

放射腫瘤科 田蕙茹組長  

生活中輻射處處可見
      自然的環境生活中,輻射如同空氣與水一樣,自然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例如陽光就是輻射的一種,地球之所以能孕育萬物也是藉助於輻射所提供的能量,這些屬於天然輻射的一種。天然輻射包含宇宙射線、地表以及建物輻射等體外輻射,以及氡氣、人體內輻射(如:鉀-40)等,會隨著土壤與岩石中放射性物質含量、地形高低不同與居住緯度變化甚至飲食習慣的不同而異。平均而言,台灣區域每人每年所受到的天然背景輻射劑量約為2毫西弗(2mSv),較全球的平均值偏低。而天然背景輻射劑量率約為0.2微西弗/小時(0.2μSv/hr)。[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輻射劑量限值
       一般游離輻射劑量中從台北往返美國西岸一趟就會因為宇宙射線的關係得到0.09毫西弗;而居住在高天然背景輻射區域如印度喀拉拉邦每年會接受5-15毫西弗;如果每天抽30支香菸則會因為含有放射性物質釙-201而得到13毫西弗(如:圖一)。輻射工作人員每年不可超過20毫西弗,而一般民眾每年接受劑量不可超過1毫西弗,但需要扣除天然背景輻射及醫療輻射,因為天然背景輻射是無可避免的,而醫療輻射是為了健康因素,在利益大於損害的原則下所接受的醫療輻射劑量是不包含在一般民眾年劑量限值內。
    醫療輻射劑量在不同的檢查會有不同的劑量,以胸部X光攝影所接受到的輻射劑量(0.02毫西弗)比從台北搭機往返美國西岸一趟的劑量(0.09毫西弗)還小(如:圖二)。當有需要時所作的游離輻射檢查都可幫助醫師診斷病情,避免生命危害的風險,此時醫療輻射雖然讓病人得到劑量,但是也幫助了病人的病情,此醫療上的價值遠大於輻射可能造成的危害。

醫院安全的輻射環境
       醫院中游離輻射設備與放射性物質環境區域都會有張貼「輻射防護相關資訊」(如:圖三),民眾可以經由此資訊清楚知道此場所的輻射源種類、此場所的機器有原子能委員會核可的設備證書、合格的醫事放射師操作機器、合格輻防人員所偵測的輻射劑量率,如:圖三所示環境偵測結果小於0.2微西弗/小時(0.2μSv/hr),所以可以確保設備附近環境的劑量率沒有超過法規限值(非管制區需小於0.5μSv/hr),且與背景值相當,並無因為游離輻射設備造成就醫環境的輻射劑量率增加。

游離輻射相關檢查與治療
       醫院中會產生游離輻射的分為「游離輻射設備」與「放射性物質」兩種,「游離輻射設備」需要高壓給電後才會產生X光,若高壓停止時就沒有X光的產生,在院內有︰1. 影像醫學科的X光機、電腦斷層儀、乳房攝影機、骨質密度測定X光機、血管攝影機;2. 心導管室的血管攝影機;3. 牙科的X光攝影機;4. 放射腫瘤科的直線加速器、電腦斷層模擬定位儀、模擬定位X光機;5. 手術室移動型X光機;6.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7. 泌尿外科震波碎石機定位X光機,這些都是屬於游離輻射設備,所以都只有在檢查或治療的當下有輻射產生,結束檢查或治療後便沒有輻射線。

     「放射性物質」有核子醫學科的「非密封射源」,所給予的放射性物質劑量非常微量,和照射一張X光片劑量相當,且隨著時間強度會慢慢衰減,大部份在數小時內會自然的排除,極少數才會在數天內排除,但是要注意執行核子醫學科檢查時建議1-3天內不要與小孩或孕婦長時間接觸,因為學齡前小孩與孕婦度中之胎兒細胞分化速度快、受到影響的程度會較大。

      另外,放射腫瘤科的近接治療為「密封性射源」,非治療時會密封在高原子序、高密度的金屬容器中屏蔽,只有在治療時才會離開金屬屏蔽容器,治療完放射性射源會回到金屬容器中,病人身上不會帶有放射性。

      醫用游離輻射受到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嚴格的管控,每年定期查核醫療院所之輻射防護,更會針對「游離輻射設備」進行品質檢查,民眾可以放心接受醫院的游離輻射相關檢查與治療。

輻射防護安全面面觀(相關圖片)

圖一、一般游離輻射劑量比較圖

 

 

 

輻射防護安全面面觀(相關圖片)

 

 

圖二、醫療游離輻射劑量比較圖

 

 

 

輻射防護安全面面觀(相關圖片)

 

 

圖三、醫療場所張貼之輻射防護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