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男人的一條『腺』 談攝護腺癌的放射治療

放射腫瘤科 郭登宇醫師  

守護男人的一條『腺』 談攝護腺癌的放射治療(相關圖片)      護腺(亦稱前列腺)的形狀及大小類似胡桃,位在男性膀胱正下方,圍繞住尿道口,主要功能為分泌精液。許多年長男性都有良性的攝護腺增生(攝護腺肥大),造成排尿的阻塞症狀;而惡性的攝護腺增生(攝護腺癌)除了排尿症狀,也可能發生轉移、骨頭疼痛等症狀,嚴重可危及生命。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男性每年約有4,700人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乃台灣第五好發的癌症,而且病人數量仍不斷成長,是不可輕忽的隱形殺手。

      大部分攝護腺癌的生長速度不快,而且有特異的腫瘤指標可以追蹤,因此若是早期診斷,患者的治癒率及存活率都非常高。治療方面,根據不同的期別及風險群組有許多選項,包括:觀察追蹤、手術、放射治療等,有時也需要全身性藥物如荷爾蒙療法、化學治療等,由各科醫生依據治療指引,與患者共同討論後決定。

什麼是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以高能量的游離輻射來殺死癌細胞,不需麻醉、沒有傷口、門診做就可以。為了保護正常組織及有效殺傷腫瘤,通常會採取分次治療,每週五次,每次約十分鐘,根治性的攝護腺癌的療程約八週。根據國內外大型研究,在適合開刀的攝護腺癌患者,放射治療可達到與手術相當的腫瘤控制及長期存活率(九成以上),在漏尿及性功能保留方面甚至略優於手術;在不適合開刀的局部攝護腺癌患者,放射治療合併賀爾蒙療法為主要治療,也有良好的腫瘤控制(約七成);而在攝護腺癌轉移造成骨頭疼痛或神經壓迫時,使用短療程的緩解性放射治療可有效止痛。
 
  相關的副作用也是選擇治療方式的重要因素,大多數患者可以順利完成八週的放射治療療程,不會噁心、嘔吐或掉髮,只在後半段會有些許的不適,包括:較為疲倦、解尿有灼熱感、裏急後重等,以上症狀在療程結束後一週就會改善。慢性副作用方面,少部分病人(約一成)會出現膀胱炎或是直腸炎,造成出血,這是由於上述器官緊臨著攝護腺,也會得到部分的治療劑量,造成黏膜及微血管受傷;另外隨著患者年紀增長,有些病人也會出現漏尿、性功能障礙的症狀。

亞東高科技減少副作用 
        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進步,不僅治療效果有效提升,副作用出現機率又可進一步降低。例如:「導航螺旋刀」放射治療(如:圖一),藉由每日治療前電腦斷層影像導引,可避免因腸氣造成的位置變動,進而縮小治療範圍。本科是台灣唯一有兩台導航螺旋刀的放射治療中心,已有超過百餘位攝護腺癌患者接受根除性的螺旋刀放射治療,不僅五年腫瘤控制率超過九成,上述提及的膀胱炎或直腸炎發生機率更降低至5%。

     一般放射治療機使用的是光子射線(X光),近年來較熱門的議題為「質子治療」,使用質子射線(proton),由於它的物理特性,放射線不會穿透到腫瘤後面,所以更有機會降低正常組織劑量。不過質子治療成本昂貴,目前台灣尚在起步階段,整個療程健保都沒給付。就美國的經驗而言,質子治療在攝護腺癌並無法明顯降低慢性副作用的發生,推測可能的原因在於沒有理想的影像校正及治療順型度,這兩點在更新的質子治療機可望獲得改善。

 

守護男人的一條『腺』 談攝護腺癌的放射治療(相關圖片)

 

 

 

 

 

圖一、導航螺旋刀會在每日治療前做一組電腦斷層影像(右圖)與計畫用的模擬電腦斷層定位影像(左圖)做比對。右圖可見到因為直腸有腸氣(黃色箭頭顯示之黑色區域),將攝護腺向前推移,必須做進一步的位置調整才可達到精準的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