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256期
  • 2021年3月

任何問題尋求改善 永遠不忘正面積極的態度

胸腔外科 郝政鴻醫師  

任何問題尋求改善  永遠不忘正面積極的態度(相關圖片)從醫的初衷
   從台大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訓練的時候,因為醫療財團法人徐元智醫藥基金會朱樹勳副董事長說:年輕人需要一個可以發揮的舞台。於是我懷抱著熱情與理想奔向亞東醫院,從此沉浸在臨床工作中像是繁忙的星星來回穿梭。很榮幸能被全院同仁票選為2020年度「優良態度主治醫師」的獎項,但回顧從醫的日子。雖然每天都非常忙碌,但是每天都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貢獻所學有所發揮。身為一位醫師能夠深入瞭解病人的問題,為了解決臨床治療的困境,做文獻上的探討與研究,以獲得更多更及時的醫學知識。在我們毫不吝嗇地投入時間、同理心及關懷的同時,也讓我們與病患有機會建立更穩固的互信關係。驅使著我們如此做的原因是人本的精神與對病患的關懷。臨床醫師所需具備的最基本條件之一便是對人本身的關懷。因為照顧病人的無上成就源自於對病人的關心。在現今時代,即使醫療的新科技研究發展一日千里,不間斷的深入研究,已經無法避免。疾病究竟是如何產生,是否存在有不生病的健康人生呢?無論醫學如何進步,所有的研究問題本質都圍繞著人。

優良態度
        這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現代的醫療講究的是專業分工。照顧病人需要的是一個有默契的團隊,彼此合作各司其份。合作的第一步就是聆聽,瞭解夥伴們的需求以及提出自己的要求,要保持著謙卑的態度跟同事們多學習。

臨床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
        臨床工作的成就來自於病患的康復,能夠讓病患獲得有效的治療或是成功的手術。兩年前的冬天,急診有個照會,是一個四十歲的女子,因為發燒與呼吸喘來到急診。胸部的放射線攝影以及電腦斷層顯示右側有大量膿胸。因為三歲的時候有小腦腫瘤,做了手術切除之後她就失去了對於肢體的控制以及與外界溝通的能力。有個成人大小的頭顱與約莫只有十歲孩童的身形與肢體的攣縮。來醫院就醫之前,身上沒有鼻胃管或尿管。幾十年來,她的母親每天用小小的湯匙餵她,等她慢慢地吞下每一口食物。胸腔鏡的手術是順利的,肺部的感染很快地緩解。然而在手術之後她小小的身軀也被我們增加了許多管路,如胸管、尿管、鼻胃管與氣切,一切都是為了醫療照護「方便」。

         出院的時候,她的身上依舊帶著鼻胃管與氣切。在經過幾個月的門診追蹤之後,她的母親終於勇敢地提出要求,希望可以移除鼻胃管與氣切。任憑我如何解釋這些管路對於照護病患的方便性,她依舊希望能夠減少管路帶來的不適。於是我們嘗試著移除了氣切,然後是鼻胃管。她的父母沒有因為自己的好惡隨意移除管路,也沒有貪圖自己的照護方便而讓女兒承受管路的不適。看著那一家人的笑容,學到很多。

臨床工作中最難忘回憶
         人的一生常常都需要面對許多的挫折與失敗。考試成績不理想、唱歌不好聽、講笑話女朋友不欣賞;甚至交不到女友、告白失敗等等……對於臨床醫師來說,工作上要面對更殘酷的失敗是治療無效而導致病患的死亡。

        雖然在進行死亡宣告的時候,總是會說:家屬請節哀。內心裡總是感到深深地無力感。唸書考試只需要將老師教的內容與課本知識熟記。例如遇到心電圖有ST-T波型上升就是急性心肌梗塞,要緊急施行心導管介入治療,恢復冠狀動脈血流。然而現實生活中的病患不是像教科書所描述的只有單一簡單疾病;要面對的是複雜的個體與多種疾病與器官衰竭。所以在醫院的制度上每個死亡的案例總是需要提出來與其他醫師一起討論。放下個人悲觀的情緒與失落,最重要的是理性的分析案例,面對失敗的結果。不對的就是不對,病患檢驗的數據有偏差,一定是身體的器官有問題,不能推託視而不見或找理由敷衍。不對的事情,一定要處理恢復正常生理功能。勇敢承認錯誤,找出不對的原因,並且知道如何從中學習到進步與改善。

        除此之外,不論何時面對挫折與失敗,永遠要抱持正面積極的想法與態度。就如同網路上的一個寓言故事所描述;從前有位老和尚,有群弟子跟著他學習。有天,他囑咐弟子們去遙遠的高山打柴。弟子們出發沒多久就遇到山洪暴發沖壞渡河的橋樑,全都無功而返。眾弟子們顯得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心情似乎不受影響。師傅問他為什麼不沮喪,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將樹上的蘋果摘來了給師父。
    
        人生的道路上總是不缺挑戰,也有過不了的河。勇敢承認不足的地方,遇到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尋求改善,永遠不忘正面積極的態度。尋找那個智慧的蘋果。

胸腔外科   郝政鴻醫師
專長:肺部微創手術、肺部轉移性腫瘤、肺減容手術、縱膈腔、胸壁、氣管、食道、癌症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