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下... 我們更該好好照顧自己的『職能』健康

精神科 林尚樺職能治療師  

疫情之下...   我們更該好好照顧自己的『職能』健康(相關圖片)    「職能」為人生活中所有想要、需要、或被期待做之具有意義的活動,含括了日常生活活動、工作及娛樂生活。COVID-19持續蔓延,對世界造成重大影響,也限制了許多活動的參與(引述自台灣職能治療學會)。2021年的台灣,出門口訣變成了「手機錢包鑰匙口罩酒精護目鏡」;進入公共場所前需先進行實名制、量體溫跟噴酒精,許多生活習慣正在滾動式修正中。

  疫情帶來的變化,對許多人來說都難以適應,而對於本來就有心理調適困擾的精神疾病患者,更是一大挑戰。精神疾病會造成病友情緒波動、思考判斷能力下降、反應變慢、日常生活或職業功能退化等情形。

  本院精神科日間病房透過多元化的復健活動安排及職業復健訓練,提供病友復健服務,亦為幫助病友邁向康復之路的重要場域。在疫情三級警戒發布後,因評估病友出席往返通勤及病房團體生活的風險而決議暫停。病房暫停短短一兩周可能不成困擾,然持續警戒足不出戶、不足的人際互動和社會刺激、及欠缺生活規律的日子,卻可能加速病友功能退化。於是,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們便著手規劃一系列的《防疫不停學》遠距計畫。

「防疫不停學」計畫目的
        持續提供本院日間病房病友每週五天的職能治療活動,減緩病人因疫情衝擊造成的功能性退化。活動內容也同步提供本院精神科門診病友及一般民眾,期待能讓大家一起來調整自己的疫情新生活。
* 活動形式分成紙本和線上進行兩種
> 紙本衛教單張,讓無法上網的成員也能依照單張維持每日基本活動,活動內容包含日常生活規律、生產性活動和休閒活動建議,例如: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固定服藥、運動、家事活動參與、看書、聽音樂、唱歌、書寫等休閒活動。
> 五大類型(運動、益智、衛教、壓力調適及手工藝)的線上活動,提供病友們充足的感官刺激(聽覺、觸覺、視覺、本體覺等),如圖一及圖二。

疫情之下...   我們更該好好照顧自己的『職能』健康(相關圖片)

 

圖一、亞東醫院日間病房防疫不停學(線上活動QR Code)
網址
https://reurl.cc/ogd2Wj

 

 

 

疫情之下...   我們更該好好照顧自己的『職能』健康(相關圖片)

 

 

圖二、線上不停學五大類活動

 


  執行活動最重要的除了「參與」,更需要藉由「回饋」檢視參與表現,於是我們加入了四種回饋機制,包括電聯、線上登錄、排行榜及心情溫度計。(1)透過電話確認病友們生活安排、活動執行狀況及關心病友情緒狀態;(2)開啟線上作業登錄平台,病友能上傳活動參與成果敘述或照片,讓治療師可一目了然看到大家的執行表現和參與度;(3)建立排行榜機制,列出病友參與次數、每週全勤獎、進步獎、和活動優異表現獎,讓病友們也能看到同儕參與狀況,互相激勵(如圖三);(4)藉由每週一次的「心情溫度計」調查,定期監測病友們情緒狀態,適時將情緒困擾較明顯的病友轉介臨床心理師關懷。


疫情之下...   我們更該好好照顧自己的『職能』健康(相關圖片)

 

 

圖三、建立排行榜機制激勵彼此

 


  
「防疫不停學」計畫由本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負責執行
  線上活動除了依據病友需求和能力安排,更需多方考量包含版面視覺效果、使用者操作3C的能力差異以降低線上執行障礙,線上活動的特殊性不僅開啟了治療師們遠距執行專業的能力,更強化了資源連結的能力,除了蒐集篩選網路既有線上資源,更邀請了本院具有「排舞」專長的庇護商店員工,錄製教學影片引導病友參與每週的排舞活動(如圖四),真人教學搭配輕快舞步,頗受病友好評呢!
  
疫情之下...   我們更該好好照顧自己的『職能』健康(相關圖片)

 

 

 

 

圖四、結合員工專長教導排舞

 

 一般民眾該如何在疫情影響下,重新打造健康生活呢?
  筆者參考澳洲職能治療學會《如何管理被COVID-19打亂的生活》指引,並依據台灣本地文化習慣,提供以下五大建議。
1.無論如何,先照顧好自己身心,這是五大建議中最重要的一點。每一天留給自己一段時間,找一個家裡最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空間,用一個最舒服的姿勢,徹底地放鬆、調整呼吸,放下那些疫情帶來的各種壓力。
2.維持生產性/有目的性的職能參與:「要活,就要動」,盡可能維持工作或學習,無業者則可透過線上學習、進行家務或執行操作工作維持質量。
3.關注並加強自我照顧品質: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固定作息時間(尤其三餐和睡眠)、規律服用常規藥物等活動以維持身心理健康。研究顯示,可預測的規律作息,能降低疫情不安、增加安適感。
4.安排適量且有意義的休閒活動:閱讀或抄寫文章小品、畫禪繞或著色畫、種花草、做手工藝,舉凡需動手操作的活動皆能為生活增添趣味,減緩疫情衝擊,記得別一直看電視、追劇和滑手機。
5.維持原有的生活角色:可使用通訊軟體維持人際關係,亦或老派地直接打電話、寫信或卡片。


職能治療師的角色是幫助人們適應生活的改變,透過調整職能活動(如學習新技巧、不同的做事方法、找到替代的職能活動),或環境改造(如增加新物件或重新布置空間),幫助人們在現有情境下職能參與(Mynard, L.,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