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269期
  • 2022年4月

不可忽視的嬰兒灰白便 談『膽道閉鎖』

小兒部 張博勝醫師  

不可忽視的嬰兒灰白便  談『膽道閉鎖』(相關圖片)  璇是位30天大的女嬰,因皮膚顏色仍偏黃,由月子中心檢驗黃疸數值偏高,轉至門診求診,診間中,小璇的媽媽回想小璇剛出生時,曾有解灰白便數次的狀況,故初步抽血發現為直接型黃疸,因膽道閉鎖無法排除,而建議小璇住院做更完整的腹部超音波和血液檢查。

        值得慶幸的是,腹部超音波檢查可見到脹大的膽囊,經過處置後,小璇的黃疸和肝功能數值下降至正常範圍,且大便顏色都呈黃綠色,此時,膽道閉鎖的可能性才被排除,她也順利出院在門診後續追蹤。

什麼是膽道閉鎖?
        簡單來說就是膽道系統阻塞不通,可能是先天畸形或發育不良造
成,使得膽汁無法順利由肝排到腸道,造成膽管發炎,肝臟腫大,皮
膚會呈黃色。一般正常的新生兒在出生後一周內,有可能有生理性黃
疸,然而如果在生理性黃疸後,黃疸數值仍居高不下,或曾經略降但
又持續升高,超過兩星期以上,就是延遲性黃疸。因黃綠色的膽汁無法隨糞便排出,嬰兒的大便會呈現灰白色,若不處理,膽汁
長期積在肝臟,會導致肝硬化和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為什麼會發生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好發於黃種人(尤其是華人、東南亞人),醫學上對於
病因仍無定論,目前有幾個說法,包含可能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某個
階段,因缺氧、病毒感染、免疫機轉調控等問題而造成。據統計,台
灣每年約新增30至40例膽道閉鎖的病嬰。膽道閉鎖可能在嬰兒出生
前就發生,造成有的孩子一出生就黃疸,有的則是超過兩星期以上的
黃疸不退

糞便呈灰白色是警訊
  膽道閉鎖的症狀,除了超過兩週的延遲性黃疸(皮膚黃、眼白黃),最值得留意的是大便顏色,國健署發的兒童健康手冊內附「嬰兒大便卡」可供對照。正常情況下,肝臟分泌黃綠色的膽汁,由膽道系統排進腸道和大便混合,就會呈現出黃色或綠色的大便(大便卡7-9號),若膽汁滯留,無法順利進入腸道,大便就會較淡黃色或甚至灰白色(大便卡1-6號的顏色),此狀況應高度懷疑膽道閉鎖,要趕緊送醫檢查。

診斷方式
  一般而言,抽血看嬰兒體內「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肝功能」等數值,影像檢查如腹部超音波若看到膽囊太小,甚至看不到膽囊,就可能是膽道閉鎖;其他還有同位素檢查和磁振造影也是常用的影像工具。病理組織判讀則是更準確的診斷方法,但常須經皮肝穿刺或是由手術中取肝臟檢體,屬於侵入性較高的檢查。不過如果在各種檢驗仍無法確診時,可考慮在手術時,做術中膽道攝影以確定診斷。

治療把握黃金60天
  膽道閉鎖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閉鎖的膽道,將腸子接到肝臟分泌出膽汁的部位,即「葛西氏(Kasai)手術」(肝門空腸吻合術),而且手術的時機非常重要,出生60天內是手術治療的黃金期間,愈早接受手術,愈可重建膽汁流通,預後愈好,可能完全恢復健康,或者可延後肝臟移植的時間。
  一般在開刀後會給予類固醇預防術後之門脈纖維化。另外,當病人術後又有黃疸時,建議口服廣效抗生素。開刀後,有40%-60%的機會會出現膽管炎,故有不明原因之發燒時,應立即就醫檢查,並接受廣效抗生素靜脈治療,直到確定原因為止。膽道閉鎖若不處理,膽汁長期積在肝臟,將會導致肝硬化,進而肝衰竭而死亡,不過仍有約接近六成的病患,就算接受手術治療後,大部分仍會在5歲前,因肝硬化而須接受後續肝臟移植。

醫師叮嚀
  膽道閉鎖是導致兒童換肝的最常見原因,因此,家長仍應對幼兒作仔細觀察,並與醫師密切配合,在黃金時間內愈早發現並接受手術治療,預後通常愈好。讓我們一起為寶寶的健康做最好的把關。
  

小兒部 張博勝醫師
專長:一般兒科、健兒門診疫苗注射、過敏疾病、腸胃道疾病

不可忽視的嬰兒灰白便  談『膽道閉鎖』(相關圖片)                                
 

嬰兒黃金九色卡

 

 

 


圖片出處來源:
 嬰兒黃金九色卡:國健署網站

 門診表連結掛號系統QR Code

不可忽視的嬰兒灰白便  談『膽道閉鎖』(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