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269期
  • 2022年4月

『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的孩子 也會容易焦慮嗎?

精神科/心童心智科 林育如醫師  

『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的孩子 也會容易焦慮嗎?(相關圖片)        小櫻平常少根筋,對很多事情看似都無所謂、拖拖拉拉,日常生活也因為健忘總是被唸,對成績也不是太在意。升上小學六年級後,老是抱怨頭痛、肚子痛上不上學,晚上偶爾也會睡不著覺。家長平常對小櫻的成績沒有要求,小櫻看起來也不太在乎表現,在學校也沒有被欺負,怎麼會不想去學校呢?

        小睿平時活潑話多,上課不容易專心,但反應快、成績也不錯,喜歡與同學嬉鬧,私下很有正義感,會替同學打抱不平,但是課堂上真的被老師叫到要發表意見時,卻支支吾吾,需要代表班上參與個人比賽時,也東推西躲。平常天不怕地不怕、說話很溜的小睿,怎麼上台發言或參與個人比賽就這麼退縮?

    上述二個個案,中有可能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是焦慮症,詰些症狀可能讓父母親擔憂,以下針對這三者之間症狀詳加說明介紹。

焦慮症是什麼?
  焦慮症是個集合名詞,底下其實包含數個不同內涵的特定診斷,像是分離焦慮症、社交焦慮症、特定畏懼症、恐慌症、廣泛性焦慮症等,共通點在於特定或非特定情境下,身體的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引發各式各樣的生理、心理反應,包括:心悸、胸悶、手抖、呼吸困難、冒汗、頭痛、肌肉緊繃、腸胃不適、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易怒、欠缺耐性、失眠等焦慮症狀,當這些症狀符合特定條件,且持續一段時間、嚴重程度已經使得日常生活、學業、、人際關係受損時,便符合醫療上的診斷。

焦慮症在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中有多常見?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以下簡稱ADHD)的孩子,常常看起來都無憂無慮、往往直線性思考與行動,很多孩子成就動機也都看似不強,真的會有焦慮、緊張的問題嗎?乍聽下的確矛盾,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根據許多國內外的研究,有ADHD的人(不管是兒童、青少年、成年人)罹患焦慮症的比率較一般未罹患ADHD的人顯著高上許多,整體而言,約莫4個ADHD患者中,就有一個同時也有焦慮症。ADHD與焦慮症有許多共通症狀,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易怒、欠缺耐性等,因此造成診斷上的困難,需要詳細的鑑別診斷來釐清。

ADHD與焦慮症的關係
     研究發現,焦慮症狀會讓ADHD患者自我抑制能力增加,減少衝動行為,使得ADHD較晚被診斷出來,也更晚才得到辨識與協助。ADHD患者若同時有焦慮症的話,其症狀往往較嚴重,罹患焦慮症的時間較早,也較容易罹患其他精神疾病,導致學業、社交上的困難更加嚴重。曾有學者研究ADHD跟焦慮症是否為共同遺傳的疾病,結果顯示ADHD與焦慮症有獨立的家族聚集與遺傳性,應為各自獨立的疾病。
 
  由於ADHD患者往往會遭遇較多學業、人際上面的挫敗,長期下來,患者對於是否可以持續有計畫的完成任務或是維持他人認同的行為常沒有信心,因此會傾向逃避任務或是抱持悲觀消極的態度,面對外界的規範與期待會有潛在壓力,而也往往難以諒解其失序的情緒、行為,認為患者是逃避、偷懶、不負責任、習慣不佳等,這些都可能讓患者慢慢產生焦慮症狀,甚至到達焦慮症的程度。例如小櫻,雖然周遭的人好像沒有給壓力,但因為小櫻注意力持續度不足,一般人認為可以不太費力完成的課業、生活要求,卻會耗費小櫻許多時間與自我控制力,無形中形成不可逃脫的壓力。ADHD的孩子亦可能原本就有焦慮的傾向,例如範例中的小睿,私底下嬉鬧可以,但認真面對大眾的評估、審視,就會極度焦慮,擔心自己表現不好。
  
  另一方面,父母在處理子女ADHD的行為問題時,往往承受極大的壓力,許多父母因此有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容易有較激烈、負面的情感展現,可能也會造成ADHD孩子產生焦慮症狀。

治療與處遇
  若是因為ADHD症狀衍生的壓力導致焦慮,僅治療焦慮症是不夠的,需同時處理ADHD症狀所帶來的影響,才能減緩孩子因為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控制不佳所引發的挫折與壓力。相反地,若是因為焦慮產生的注意力不足症狀被誤會成ADHD而使用ADHD藥物治療,則可能會惡化焦慮症狀。建議家長諮詢專業醫師仔細釐清問題症狀來源與病因,才能協助孩子克服核心障礙,順利成長、發揮潛能。

精神科/心童心智科  林育如醫師
專長:兒童青少年情緒行為問題、兒童心智問題(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自閉症,情緒障礙,學習障礙等)、發展遲緩 ,成人一般精神疾病(失眠、焦慮、憂鬱、躁鬱、強迫症、思考障礙)

門診表連結掛號系統QR Code

『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的孩子 也會容易焦慮嗎?(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