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271期
  • 2022年6月

COVID-19大流行時期的心肌炎

血臟血管醫學中心/心衰竭中心主任 曾炳憲醫師  

COVID-19大流行時期的心肌炎(相關圖片)  冠病毒(SARS-COV-2)心肌炎和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相關的心肌炎都是罕見的事件(圖一)。但卻格外令人擔心,2022年美國心臟學院年會報告了些最新狀況,SARS-CoV-2心肌炎的臨床表現因病例而異,一些病人可能表現相對輕微的癥狀,如疲乏和呼吸困難,而一些患者卻惡化,表現出心搏過速和急性心衰竭伴心源性休克的癥狀,最緊急的表現是猛暴性心肌炎,定義為感染病毒後2至3週內出現心室功能不全和心衰竭。

心肌炎檢測
  系列性心電圖(ECG)和血液中心臟生物標誌可作為急性發作性心臟癥狀的篩檢。心律異常被認為是COVID-19患者可能的臨床表現之一,但心律異常的性質通常無確切報告,因此很難評估心律異常是否繼發於其他疾病,如電解質紊亂或本來就存在的心律異常。

       心肌炎病人的血液檢查結果通常顯示心肌肌鈣蛋白(Troponin)、N末端Pro-B型利鈉(NT-proBNP)、乳酸和其他炎症標誌物(包括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和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數值升高,然而,心肌肌鈣蛋白檢測結果陰性卻不能完全排除心肌炎。心臟超音波檢查顯示心肌炎的主要徵兆是心室收縮功能障礙、心壁增厚、腔室擴張和心包積液。

  雖然以心臟核磁共振檢查診斷心肌炎是比心臟超音波更好,但它有一些局限性,在重症狀況下不易施行。許多COVID-19病例報告描述了與診斷「疑似心肌炎」一致的臨床發現,但組織學確診的心肌炎病例很少,由SARS-CoV-2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尚未得到明確確認。
  
COVID-19mRNA疫苗引發心肌炎和心包炎之因果關係
  已報告因接種COVID-19mRNA疫苗(BNT162b2(輝瑞疫苗)和mRNA-1273(Moderna疫苗))後,引發心肌炎和心包炎比預期的更頻繁,主要發生在男性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在已報告的病例中,大多數為輕度病症。

  根據2021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心肌炎/心包炎的發病率為:12至39歲人群中每百萬劑第二劑mRNA疫苗中有12.6例。在報告的病例中,心肌炎患者通常在第二劑mRNA疫苗接種後2至3天出現胸痛,並且心肌肌鈣蛋白數值升高。大多數患者心電圖異常,ST段升高,所有心肌炎患者的心臟核磁共振檢查均顯示有心肌炎跡象。儘管很難建立因果關係,在接受過mRNA疫苗後前幾週內,也有非常少數猛暴性心肌炎的報導。持續監測對於評估心肌炎後是否有長期後遺症是必要的。
  
結語
  儘管有罕見的心肌炎病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益處風險評估顯示,疫苗的接種仍是利大於弊(圖二),因此,國際間統計數據分析,以12-17歲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產生心肌炎的發生率平均約為十萬分之個位數,建議滿12歲以上的民眾都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針對5-11歲兒童接種 Pfizer-BioNTech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與心包膜炎之安全性監測,發生率則是百萬分之個位數,相較於青少年風險低了近十倍。美國CDC也發現,有打疫苗的孩子症狀較快緩解,顯示預防重症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效果。所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議開放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但家長若對於疫苗仍持高度疑慮,並不會強制要給孩童接種。

血臟血管醫學中心/心衰竭中心主任 曾炳憲醫師
專長:心衰竭、心肺運動功能檢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胸痛、冠狀動脈疾病及心導管檢查支架置放、高血壓高血脂症等一般心血管疾病、心血管重症醫學、周邊血管疾病

COVID-19大流行時期的心肌炎(相關圖片)

 

 

https://www.femh.org.tw/section/sectionDetail2?CID=0401&&DoctorID=92609
 

 

 

COVID-19大流行時期的心肌炎(相關圖片)

 

 

圖一COVID-19病人住院心血管疾病併發症,心肌炎發生率很低。綜合心血管疾病包含:心血管因素死亡、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衰竭及休克(藍色柱狀統計數值中只要紅色柱狀的疾病因子中任何一項就可列入統計)

 

 

 

COVID-19大流行時期的心肌炎(相關圖片)

圖二、接種COVID-19 mRNA疫苗可能引發心肌炎危機和接種疫苗可能減少罹病住院之預估人數比較

參考來源: Bozkurt B et al. Circulation 2021; 144:47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