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路成癮的小孩怎麼辦?

精神科 侯德斌醫師  

網路成癮的小孩怎麼辦?(相關圖片)文章語音朗讀連

網路成癮的小孩怎麼辦?(相關圖片)        自從邁入21世紀後,電子資訊產品的發展一日千里,3C用品除了各項應用功能越來越強大,加上訊息的儲藏量和傳輸流量相關科技的快速進展,逐漸讓人類的平日生活或工作領域越來越離不開資訊產品,尤其智慧型手機與輕巧的平板電腦的技術突破,更是將便利性完全具體化實現,這類產品近年來無論在經濟規模或新功能研發都已經超越傳統的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

       回想起在手機功能還是停留在打電話發簡訊,內建小檔案遊戲大多還是貪食蛇或俄羅斯方塊的20年前,當時的桌上型電腦已具備網路互連功能,由於網路真人互動遊戲遠比單機破關有趣,許多遊戲風靡了當時的年輕學生族群,甚至促進了各項網路和遊戲產業的經濟,如曾經滿街林立的網咖店和電競相關文化的興起。

網路發達的年代
  另外,網路提供了快速和經濟的商業銷售通路,還有人際交流的方便管道,也有匿名和保留真實社交距離的性質,除了吸引電子遊戲族群外,在交友聯誼和商業服務領域上使用的人數亦相當龐大。在那年代其實就有不少沉迷網路的相關問題,諸如學生翹課去網咖、使用網路時間過長荒廢學業、網路詐欺與犯罪、繭居族的出現、親子與師生間因電腦使用發生衝突等議題逐漸浮現,但當時尚未將網路或遊戲相關問題納入心理疾病或公共衛生議題來探討,多僅以個案層次來進行勸說、禁止、或輔導等方式處理。放眼現在,網路的速率加上智慧型手機科技的發展,使得資訊科技影響力更加無遠弗屆,從家庭、學校、職場、到公共場所等,現代人習慣將注意力與時間花在那幾吋的小框框難以自拔。

「網路遊戲成癮」定義
        如果說這種現象是一種成癮,那成癮的到底是網路?遊戲?手機?還是裡面的內容(如購物、賭博、意見交流、色情活動)?由於資訊科技推陳出新速度太快,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只有對「網路遊戲成癮」定義為心理疾病,然而對3C產品或其他網路使用行為是否構成成癮仍有爭議,畢竟香菸、咖啡、酒精、非法藥品等上癮行為,都是有化學分子影響腦部的確定因果關係,那沉迷於3C產品和網路的行為,究竟是一種疾病,還是背後的的心理動機才是元兇,網路和3C產品只是促進便利的管道?不過至少可以確定的是,與其他類型的成癮症狀一樣,使用者開始出現家庭、學業、職業、人際關係受到負面影響,以及無法自制使用時間等問題,還有暫停使用3C產品後產生戒斷症狀,如情緒低落、焦慮不安、暴躁易怒、生理功能如飲食睡眠失調、與親友經常爭執等情形。

兒童或青少年手機及網路使用問題,讓家長們憂心忡忡
         隨著近年手機的普及化,在學年齡的兒童或青少年手機及網路使用問題成為諸多家長擔心的源頭,一方面需要網路來達成數位學習和培養資訊蒐集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使用時間過長排擠掉其他領域的活動時間,或是用來搜尋戕害身心的不當內容,同時增加了親子之間的代溝與衝突。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有提供量表可供從10歲至25歲的學生自我初步篩檢,若有高度懷疑網路或手機使用沉迷,可尋求精神或心理相關專業協助,由專業人士進一步評估嚴重程度、梳理成因、鑑別其他可能精神科診斷,提供心理諮商或是其他治療方式。

小叮嚀,改善孩子沈迷網路或手機四大行為
        除了尋求專業協助,家長平時在家也有其他方式可以改善孩子沈迷使用網路或手機的行為。
1. 提醒孩子使用網路或手機目前出現的問題,但不以指責或貼上病人標籤的口吻,或是以感到失望或貶低的方式來表達看法。
2. 當事人否認和防衛是正常的心理過程,親子溝通過程需要有耐心,並覺察自身情緒,若發覺有情緒性升高衝突跡象,先暫停溝通讓雙方處理自身情緒。
3. 增加陪伴時間,開發孩子的其他興趣領域,逐漸拿回原本被網路或手機占用的時間,正向的樂趣體驗比禁令更有效。
4. 家長亦須注意自身是否也有不良網路或手機使用習慣,成為家中孩童學習的壞榜樣,畢竟身教效果遠大於言教。

精神科 侯德斌醫師網頁連結介紹
專長:成人精神醫學、焦慮症、強迫症等精神官能疾患、睡眠相關疾患、重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藥酒癮戒治治療

https://www.femh.org.tw/section/sectionDetail2?CID=0293&&DoctorID=89099

資料來源: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