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輩會發現「手腳越來越無力」、「走路速度變慢」,甚至容易跌倒…等,這些很可能與「肌少症」有關。
什麼是肌少症
簡單來說,肌少症就是隨著年齡上升,肌肉逐漸流失,導致體力下降。常見原因包括以下說明。
* 蛋白質攝取不足(牙口不好、不愛吃肉或食量減少)
* 缺乏運動(特別是肌力運動)
* 慢性疾病或發炎反應(加速肌肉分解)
居家簡易檢測方法
* 小腿圍測試:用雙手食指與拇指圈住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圈得起來或有縫隙,可能肌肉量不足。
* 步行速度測試:走路速度明顯變慢,步行 6 公尺超過 6 秒,就可能是警訊。
* 握力或站立測試:握力明顯下降,或從椅子起身需要雙手輔助,也值得留意。
蛋白質:長輩的活力來源
蛋白質是維持肌肉、免疫力與傷口癒合的關鍵。高齡者每天建議攝取每公斤體重 1–1.2公克 蛋白質。
除了計算克數,更簡單的方式是善用「我的餐盤」的均衡飲食口訣:
* 豆魚蛋肉一掌心:每餐至少有一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來源,例如一顆雞蛋算半個手掌心,加上190cc的無糖豆漿算另外半個手掌心,就有達到一餐的建議攝取量。
* 好選擇:
> 豆:包含黑豆、黃豆、毛豆、豆腐、豆乾、豆漿等植物性蛋白食物,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植物性雌激素(大豆異黃酮)、鈣質與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對於素食者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也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與心血管保健。
> 魚:包含各類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虱目魚、鯛魚等),富含優質蛋白質、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DHA),有助於腦部發展、心血管健康及抗發炎。建議一週至少 2 次。
> 蛋:常見如雞蛋、鴨蛋等,提供高生物價蛋白質、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D 及礦物質(如硒、鐵)。雞蛋更是容易取得且營養密度高的食材。
> 肉:包含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等,提供完整必需胺基酸、鐵、鋅與維生素 B12。
* 少碰這些
> 加工肉品:火腿、培根、香腸、熱狗、肉鬆、貢丸等,常含有高油脂、鹽分、亞硝酸鹽與其他添加物。過量攝取與心血管疾病、大腸癌風險增加有關。
> 內臟類:如肝、腎、腦等,雖富含鐵與維生素 A,但膽固醇含量極高,若過量攝取可能增加高血脂、痛風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偶爾少量食用。
> 高脂皮類:如豬皮、魚皮、雞皮、鴨皮,雖有部分膠原蛋白,但脂肪含量高,多為飽和脂肪,容易增加體脂肪與心血管負擔,不建議當作主要蛋白質來源。
>當飲食吃不夠時:高蛋白飲品的幫手
有些長輩胃口差或咀嚼困難,三餐很難攝取足夠蛋白質。此時,選擇合適的高蛋白營養補充品,可以幫助補足缺口。
營養科新產品-「養基元」高蛋白飲
由營養師團隊研發的 「養基元」高蛋白飲 已經上市,特色包括:
* 每包20公克優質蛋白質,熱量155大卡。
* 添加 維生素D(5 微克),幫助骨骼與免疫力。
* 低飽和脂肪、無反式脂肪,碳水含量低於15公克。
* 含乳清蛋白+BCAA 5,000 毫克,幫助肌肉合成。
* 奶香焦糖口味,容易入口。
適合銀髮族、運動族群、維生素D攝取不足者,以及日常營養補充。建議每天1-2包,以冷水或45度以下溫水沖泡即可。
* 購買資訊:精裝禮盒(30 包/盒)需自費,需要者請洽詢營養科 。
小叮嚀
1. 均衡飲食:三餐均有「豆魚蛋肉一掌心」,才能攝取足夠蛋白質。
2. 運動搭配:結合肌力運動(如彈力帶、深蹲),效果更好。
3. 定期檢查:若有腎臟疾病,建議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合適攝取量。
結語
肌少症不是老化的必然結果,只要吃對、吃夠蛋白質,再搭配適度運動,就能保持肌肉、維持活力,減少跌倒與失能風險。當飲食無法完全補足時,像「養基元」這樣方便、均衡的高蛋白飲品,就是日常照護的好幫手。
讓我們一起守護長輩的健康,從「豆魚蛋肉一掌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