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10期
  • 2009年1月

視病猶親

護理部 葉秀雯護理師  

     幾年,發生幾次重大醫療事件(如SARS、給錯藥、邱小妹人球案等),讓社會大眾對醫療品質的不滿更加浮上抬面。醫學倫理、教育變成熱門話題,其中「視病猶親」常被喻為「醫病關係」的準則。病人求醫,對醫生及護理人員來說,大都是「非親非故」,若要真的做到「視病猶親」,實際上有困難,更有一廂情願的感覺。但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顧,卻是「醫護病關係」的本源。病人求醫是因為有某種身心上的病痛,而醫生具有醫學知識及醫療技能,護理人員有愛心耐心照護的天職。可以幫助病人解除或減輕病痛,因此,彼此之間有著「需求」與「供應」的關係。

  雖然人道醫療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談到要如何去改變現況可就難了,這就好像是要富有的人去了解貧窮人的難處、要聰明的人去了解愚笨人的苦惱、要讓有權勢的人去了解卑微人的無奈;同樣地,要身體健康的醫護人員能體諒病患的苦處也是一樣的困難。

    在醫院的病房或急診室,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很熟悉的場景。舉例來說:一位護士可以戴上口罩,面無表情地走進病房,更換完點滴瓶之後,頭也不回地就走了;她也可以走進病房時,臉上帶著微笑,和病人打聲招呼,在更換點滴瓶的同時,問一下病人昨晚睡得好不好、早餐吃些什麼?兩者所花費的時間一樣,但是給病人的感受卻大不相同。或許有人認為這樣的事,用制度來規範就可以了,規定醫護人員每一天要對病患微笑幾次,說幾句話,如果沒有達到標準,就扣薪水。

     如果醫院規定醫師每天要查房兩次,每次都至少要有五分鐘,那麼是不是病患一天當中出了第三次狀況時,醫師就可以不去看他了呢?為了要達到五分鐘的要求,醫師沉默地站在病床前,雙眼注視著手錶,五分鐘一到立刻走人,這樣就解決問題了嗎?如果醫院規定護理人員每天要對病患微笑五次、說十句話,那麼是不是笑完五次、說完十句話之後,她們就可以板起臉孔、沉默不語地面對病人呢?更麻煩的是,如果用心對待病患的醫護人員和隨隨便便對待病人的醫護人員所領的薪水一樣多,那麼什麼人又如何能要求他們能放下身段、捨棄自己的喜、怒、哀、樂來服侍那些病人呢?這中間一定要有比金錢更重要、更值得追求的理想才能達成此一目標。

     正如書中一位受訪者安娜?貝侯?蘇莉薇所說:「唯有基於人性的立場來反省、超越困境與苦難,才有辦法耐得住這種工作;選擇做這種工作必須奉獻自己,但是我們做不到,除非我們能從中找到益處。我說的不是技術方面,而是在那些沒有辦法用數字量化、非理性的、無形的,亦即關懷、用心、交流這些本質」。

    由於台灣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重視自己的生活品質,關心起自己的健康品質。無形中,民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殷切,並且要求醫院能提供更好的醫療環境、醫療設備,和良好的醫療品質。且由於國內醫療環境的迅速變化,如全民建保的實施、醫療網之建立、各型醫院的新(擴)建、與高科技醫療設備的不斷引進,造成醫療市場的劇烈競爭,因此醫療院所除須在設備及醫術上強化外,如何讓病人及家屬感受到良好的醫療照護,及對於疾病的處置是否完善則為滿足個案生、心理層次之主要目的,唯有如此,醫療服務品質及其競爭力才得以提升。

   醫療服務之對象大都是有健康方面之問題,甚或已生命垂危之病患
,所以護理人員身為醫療團隊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在提供護理照顧時更需持有謹慎兢戰之心,以將心比心、視病猶親的心來關懷顧客,讓其在接受醫療照護期間得以身心輕安,把護理關懷人性精髓之美落實於臨床實務中。此外,醫療服務已不再是權威式的單向溝通模式,相反的,「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已廣泛應用在護理照護上,尤其護理工作是以「人」為主要的服務對象,如何以此為主軸進而推廣人性化的服務觀念,是當今護理界之重要課題之一。

     而以病人中心的護理主要強調人性化之照顧,故護理人員要在工作中盡本份做「好」的事。人性化護理並著重於護理人員能秉持尊重關愛的心,以主動積極的精神及親切有禮的態度,藉此落實對個案身心健康或疾患問題各層面所需之照護,並隨時提供協助與指導。護理理論學家帕西(Parse)亦推廣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概念,加拿大多倫多珊洛克健康中心(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 Center)並依其理論概念發展出護理照護標準以供護理人員依循,其內容包括:主動與病人討論其所關心的事、尊重每個人的自我決定權、澄清及提供病人所需和健康有關的訊息、以想瞭解病人的觀點去接觸病人,及傳達病人的決定和所關心的事給醫療小組。

   護理界的前輩曾提出:「護理是主動的關懷,噓寒問暖,而不是病患要求時才給予」,因此,護理部致力於如何將人性化理念應用落實於臨床照護,稟承醫院善盡社會醫療責任之宗旨,貫徹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藉由教育訓練、運用研究成果,以提供高品質的護理服,策略如下:
* 依人性化、本土化之原則,以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為護理實務之基本概念,運用護理過程提供個別性護理服務;增進護理對象自我照顧能 力協助克服、適應疾病或殘障及死亡,並以主動關懷的心及同理心促進護病關係。
* 護理同仁深信人是一個整體,包括身體、心理、情緒、社會及精神層面,也深信健康涵蓋個人需要的滿足,家庭成員的互動及環境之適應使處於平衡狀態。
* 維護病人安全,加強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遵循護理倫理,建構護理品質指標,統合社區資源,推展整合式建康照護,以提供病人為中心的安全優質護理。
* 提升工作滿意度,留任護理人才,建立護理人員專業自主工作能力,加強主管之培育訓練與管理機制,提昇領導品質,及建構磁性化的工作組織與文化,以達成營造多元、創意、人性化的磁性組織。
* 鼓勵護理同仁在職教育,計劃性遴選國內外在職進修,增進知識與技能,提昇護理人員自我成長,配合護理教育,提供優質的護生臨床教育訓練實習場所,並能與其他專業人員合作以提昇照護品質。
* 發展具國際性之實證護理研究護理,重質重量,鼓勵發表,並鼓勵臨床護理創新與改進,以達培育護理菁英及發展先進護理研究之目標。
* 建立危機管理機制,推動護理資訊化,拓展與發揮專科護理師、個案管理師、居家護理師的角色與功能,以擴展護理領域與護理角色功能,建立團隊合作的醫療模式。

   護理人員依亞東醫院創辦人「取諸社會,用諸社會」之理念,推展以客為尊理念,顧客為導向的模式,並運用持續性品質監測、成本效益與危機管理以達全面品質管理,最終希望能達成善盡社會醫療責任。
   醫療服務業每天皆須面對著搶救生命的責任壓力,除了專業知識上的嚴格要求外,消費意識型態的改變更直接衝擊到護病間的互動關係。昔日只會打針發藥甚至表情漠然的晚娘面孔,已無法躍擠於護理專業的行列,今日的白衣天使亦非只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及照護技能即可。如何把護理專業融和人性化服務業之理念,繼而發展出一套滿足病人及家屬們在身、心、靈上能內外兼備的護理模式,才能真正溫暖患者的心及滿足家屬的期待之情。

   「專業能力」在護理領域中無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需由內心而形於外的培養服務精神的素養,在護理工作中必須學會「給予」,是一種愛與關懷的表現,為需要幫助的病人服務是 一顆沒有期待回報的心;是自動自發的給予,這真心的給予是護理工作中最永恆、最至高無上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