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工作、觀光,別忘了…小心「肝」

家庭醫學科 朱育瑩醫師  

     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在基隆、高雄,以及台北士林與饒河等地試辦夜市餐飲人員的A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種,間接也喚起國人對A型肝炎的記憶,以及兩岸三通後是否會引發A肝流行的疑慮。

     A型肝炎主要是經口傳染,也就是患者糞便中的病毒顆粒污染了食物或飲水,不慎食入者就會受到感染。近年來台灣地區衛生環境改善許多,民眾在製備食物時也相當注重清潔,阻斷了A型肝炎的傳播途徑,不僅發生病例少,就算有外來移入的病患,理論上也應不至於造成大規模散佈。但是相對的,本土病例少也代表人群中因感染而獲得免疫的比例偏低,根據疾管局在92年度的調查報告(「台灣地區A型肝炎病毒之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北部地區25~29歲的民眾,只有兩成的人具有抗體,24歲以下有抗體的比例更低至5%以下;但這個年齡層正是出入國門最頻繁的一群,不管是派駐大陸的台商幹部,去東南亞旅行的粉領族,或是陪伴外籍配偶返鄉探親的台灣女婿,在入境隨俗吃吃喝喝的同時,稍有不慎就可能病從口入,感染上A型肝炎。

     若不幸感染A型肝炎,會有哪些症狀呢?不像B型肝炎或C型肝炎會造成慢性帶原,A型肝炎是以急性發作來表現,症狀包括發燒、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適,數天之後發生黃疸(眼睛及皮膚變黃、尿液像茶色),其嚴重度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少數會發展成猛爆型肝炎而死亡,死亡率大約是千分之一。部份的感染者並沒有明顯的症狀,除非抽血檢測肝功能,否則幾乎不會發現已經被感染;此外,A型肝炎從感染到發病的潛伏期長達15~50天,發病之前二週內又最具傳染性,因此從外觀上我們幾乎無法判斷誰是可能的傳染源。

     根據疾病管制局的調查,臺灣於2005~2007年間的A型肝炎確定病例共有649例,其中以臺北縣165例(25.4%)佔比例最高;年齡則以青壯年人口為主,20~39歲的病患佔55.3%。A型肝炎罹病後平均損失15.5工作日的生產力,若需住院則損失更多達33.2工作日;臺灣鄰近的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等地區又都屬於A型肝炎流行的疫區,民眾往返頻繁,若被傳染,不僅自己受苦,還可能危害到家人;尤其已是B型或C型肝炎帶原的患者,若感染A型肝炎,更容易導致猛爆性肝炎。

     預防A型肝炎感染,除了注意環境、飲水及食品衛生,不吃未煮熟食物之外,建議民眾可以檢測自身有無A型肝炎抗體(IgG anti-HAV),若沒有抗體則施打A肝疫苗以獲得免疫力。研究顯示,A型肝炎疫苗在接種第一劑後14天抗體即已產生,一個月後則95%以上皆有保護性抗體;間隔六至十八個月後需再追加一劑,如此抗體的保護力將可延續至少二十年。

     因此,民眾若需至東南亞、中國大陸等地工作或旅遊,可提前兩週至一個月到醫療院所施打A型肝炎疫苗;若屬於高危險群如慢性肝炎病患及其家人、托兒所、幼稚園之照護者及醫院醫護人員、餐飲從業人員等,也應檢測A型肝炎抗體之有無,並考慮接種A型肝炎疫苗。雖然目前健保尚無給付,但衡量疾病風險和損失,少少的費用支出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還是很值得的。

(部分資料來源和更多資訊: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http://www.cdc.gov.tw ->防疫專區->疾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