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13期
  • 2009年4月

腸病毒不要來 勤於正確洗手

小兒部 謝廷昌醫師  

腸病毒不要來  勤於正確洗手(相關圖片)

   病毒是一個含有67型病毒的大家族, 其包括有:
1. 小兒麻痺病毒:三型。
2. 克沙奇病毒:23種A型,6種B型病毒。
3. 伊科病毒:31種。
4. 腸病毒:68-71四種

    腸病毒通常在夏季、初秋流行,因台灣氣候溫暖,所以一年四季均有案例發生。主要感染年幼的兒童,但新生兒及老年人也可能罹病。家庭中有很高的傳染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較容易發生傳染。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
  腸病毒是經由接觸、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傳染,玩具常成為幼兒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由於清洗不易,更容易帶有大量病毒而傳染給其他幼兒。潛伏期是三到五天。傳染力始於發病的前幾天,在喉嚨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而其腸道的病毒排出時間可以持續數週之久。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

腸病毒的症狀
1. 大多數感染者,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
2. 手口足症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為七至十天。極少數個案,特別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麻痺等併發症。
3. 皰疹性咽峽炎則是口腔、舌頭、上顎、咽頭等出現潰瘍、水泡,會有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病程為四至六天。
4. 無菌性腦膜炎為發燒、嘔吐、噁心、頭痛等,症狀治療後多自行痊癒。
5. 嬰兒發燒及皮疹,高燒後出全身皮疹,與玫瑰疹類似。
6. 急性肌肉炎,小腿肌肉酸痛,一般三至五天可恢復。
7. 急性肢體癱瘓症,現在野生之小兒麻痺病毒已根除,其它腸病毒或疫苗偶會引起類似小兒麻痺之症狀。
8. 腸病毒重症,常是腸病毒71型,但其它型仍會出現重症。大部份都會有手足口病,手腳會有疹子,若病患為五歲以下幼童,應該要提高醒覺,特別是出現不尋常的嗜睡、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與持續嘔吐等,都必須馬上就醫。
9. 其它,腸病毒所引起之病症千變萬化,幾乎身體每一個部份都會被影響。小至一般感冒、腹痛、氣管炎等至腦炎、敗血症等都可見。

腸病毒的診斷
  必需靠有經驗的醫師依臨床癥候診斷,採病患之分泌物及抽血清送至實驗室做病毒分離及抗體檢查才能真正確定診斷。可是傳統實驗室方法有時間上的限制,通常對單獨之病患幫忙不大,僅有流行病學的意義。

腸病毒的處理
  目前還未有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製劑上市。照顧病患的原則為多喝水多休息,罹病之第一週內是轉為重症之危險期,若孩童為五歲以下,更要特別注意有以下症狀,應立即送醫: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無法吞嚥、發聲、喝水會嗆到、持續嘔吐未改善、抽搐、厲害咳嗽、心跳很快、臉色蒼白、呼吸急促或困難。


如何避免腸病毒感染
  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腸病毒的基本方法。
1. 時時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正確洗手。
正確的洗手方法如下: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兩手心互相磨擦,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  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用乾淨的紙巾或烘手機將手烘乾。
2. 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跟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3. 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4. 罹病之學童,宜請假暫勿上課,接受治療並好好休息,同時也可避免傳染其他學童。
5. 增強個人之免疫力,請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