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強化孩子的注意力

精神科 呂信慧臨床心理師  

如何強化孩子的注意力(相關圖片)    意力是評估「學習行為」的重要面向,深遠地影響孩子訊息處理的深度與學習成果的累積。每個父母都有與孩子的注意力相處經驗,其中很多父母長期與孩子的注意力抗戰,被搞得灰頭土臉,不知是行為治療好?或者有什麼技巧可以教?或是乾脆吃藥好了?實在是一個難解又難纏的習題。

  目前坊間很多書籍教導父母如何處理孩子的注意力問題,但很少提及如何思考孩子的注意力行為(如:注意力的本質與影響因素),這種狀況就像是武俠小說中的俠客空有招式,缺乏心法,也難將一套武學發揮的淋漓盡致。為了能與孩子的注意力相處,需先瞭解注意力的本質,父母就會慢慢發展出與孩子的注意力問題和平共處的方法。

一、 注意力的本質:
 一提到注意力,大家很快就聯想到目前的當紅炸子雞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不過不是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才有注意力問題,自閉症、腦傷或智能障礙的孩子也可能會注意力不佳。因此以下討論非僅著眼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此外,同樣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也不一定表現出相同的注意力問題,如:有的孩子不注意細節,有的孩子持續力較弱,有的孩子可能是瞬間接受的訊息量較少,可知注意力是個複雜現象。

 在臨床上,心理師會參考研究結果與憑藉臨床經驗,將孩子的注意力表現分成幾個面向:
  (1)瞬間接受訊息多寡的注意力。
  (2)注意細節的注意力。
  (3)找尋目標項的注意力。
  (4)持續在某一作業的注意力。
  (5)避免被干擾的注意力。
  (6)接收視覺、聽覺、觸覺………等訊息媒介的注意力。
  (7)在認知學習、人際互動、生活自理……等不同領域的注意力。

 因此,當孩子有注意力問題時,要清楚分析孩子在注意力上的弱勢和優勢項目,每個孩子不同,有些孩子是單方面注意力表現不佳,有些孩子可能是多方面注意力均表現不佳。父母可從平時的相處、觀察,或與心理師討論,來瞭解孩子在不同注意力面向上的表現。瞭解孩子的注意力問題後,再來強化孩子的注意力。

二、 如何與孩子的注意力相處?
  在認識孩子的注意力表現型態後,針對影響的生理因素與環境因素,會有不同的態度和方式來面對與處理。
1. 生理因素:
(1)、若能在生理檢查上發現孩子有異常的生理證據,如:腦部、基因、內分泌、代謝…….等問題,則可以搜尋相關資料,多瞭解孩子可能出現的注意力問題、注意力表現組型與注意力的表現潛能。
(2)、另外,若未發現明顯的生理證據,父母也可從行為觀察和與心理師的討論,來瞭解孩子的注意力問題、注意力表現組型與注意力的表現潛能。
(3)、每個孩子用來學習、互動和體驗生活的注意力潛能不同,父母學習接納孩子的注意力潛能範圍,勝過於要求孩子表現超過於潛能範圍的注意力行為。

2. 環境因素:
(1)、與孩子建立正向的互動關係,這是最重要,也是最佳的增強物,有時大人會過於專注孩子原有的注意力缺陷,而與孩子間呈現緊張關係,反而降低孩子在學習時的注意力表現。
(2)、改善學習環境。如:旁邊沒有干擾物、安靜或一對一的環境。
(3)、調整學習媒介。如:利用圖卡或操作作業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不同專注的媒介之下,練習注意力,如:靜態紙筆作業、演講課程、遊戲等。
(4)、依據孩子的能力,教導適當的注意力技巧。如:看題目固定從左往右看,從上往下看;或是寫注意事項的小筆記;或是別人說話時要注意聽;從短暫專注五分鐘開始,慢慢拉長專注的時間。
(5)、增加自我監控的能力。如:做完題目可以再檢查一次,或常反問自己現在在做什麼、訓練孩子多注意細節。
(6)、家長嘗試調整態度。如:家長告訴自己不要慌亂、不要生氣、不要擔心,需要時間和耐心來增進孩子的注意力;家長須積極了解孩子的注意力問題,以及注意力問題對團體生活和課業學習的影響;家長閱讀坊間有關注意力不足兒童的書籍,能獲得教導時的新點子;家長學習接納孩子的注意力問題;有關他人對孩子注意力不佳行為的反應,不要過度注意與反應;詢問有相同經驗的父母。

三、 結語:
 瞭解孩子的注意力表現是重要的,可讓父母慢慢找到與「它」相處的方法,也可瞭解、分析哪些方法有效。曾經遇到幾個父母都在瞭解後,很有創造力地發展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不過無論是要認識,或是要接納,或是要改變「它」,都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善意,才能在共創愛的橋樑下,一起面對這個常見,卻難解又難纏的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