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32期
  • 2010年11月

青少年校園情緒及壓力管理

家庭醫學科 范文蔚心理師  

青少年校園情緒及壓力管理(相關圖片)
 少年階段是奠定一個人人格發展、人際互動、兩性關係、生涯發展、自信心的重要基礎,但是在繁忙的課業壓力、人際互動不良、以及師生衝突下,許多青少年煩悶的情緒苦無出口,只好以洩憤或偏差的行為表現作為情緒抒發的管道。常在新聞媒體看到學生集體侮辱教師、校園霸凌,甚至將受害人隱私及虐待影片上傳在網路上供人觀看,造成自己及他人難以估計的傷害,更顯示情緒管理與壓力紓解的重要性。

 本院家醫科的青少年門診也發現許多青少年的父母因與孩子間互動的困擾而來求助,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孩子一進入青少年期,就變了一個樣。本來乖巧聽話的孩子,突然變得忤逆難管教,或是動不動就發脾氣!要不然就是悶不吭聲,一個人關在屋裡叫也叫不動,再不就是意見多,又不肯好好讀書。 張老師基金會於2009年調查北區各大高中小學校園心理健康促進需求,發現有高達40%的學校選擇情緒管理與壓力紓解為演講主題,無論國中、國小均以情緒管理為首選,又以國中學校選擇此類主題近50%,由此可見大多數的老師認為良好的情緒管理及壓力紓解成了青少年先要學習的課題之一。


青少年之身心發展特徵
  2001年代初期,許多社會心理學者已經發現,由於社會益形複雜,年輕世代所面對的是一個價值觀渾沌模糊的「困惑年代」。近幾年來,台灣的經濟政治的型態轉變迅速,社會文化、生活態度、價值觀也因此衝擊而改變。社會學者指出,現代青少年是務實又不滿的機會主義者;個人主義的興起,尤其使得現代青少年極易憑個人好惡做判斷,沒有自己的立場,雖有滿腹不滿,卻不再像上一代一樣滿懷悲壯的對抗意識。看重感覺、喜歡變化、講策略、定計劃,是新一代年輕人的特殊氣質(蕭富元,1995)。
   青少年正值生理成長、身心變化最急遽的時期,此時所面臨的不僅是體型、外貌、第二性徵等生理方面的改變,更表現於認知、情感、情緒、道德觀等心理議題的發展。

   在生理發展方面,青少年期是開始統整自我觀念的重要時期,對自我的認同與肯定常因身體發育而有所衝擊,她們極看重外表變化,因而特別注重服裝儀容、外表美醜、高矮胖瘦等等問題。青少年對自己身體特徵的認知和他人的評價與感受呈現不穩定且十分敏感的現象,因此常成青少年的困擾。
   在心理層面,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學家Erikson 認為青少年時期正處於自我認同( self-identity)與自我混淆(self-confusion)的發展關鍵,面臨自我角色統整的危機,若發展順利,則自我觀念明確,追尋目標肯定;若否,則失去生活方向,感到徬徨與迷失。 Erikson因此認為:青少年許多的偏差行為皆出於自我認同不順利,當面臨升學、交友、戀愛、就業等變化時,易遭受挫折、失敗與衝突。這些劇烈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交織互動,足以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在情緒層面,一般稱青少年期為情緒風暴期(the period of storm),起因於自我意識強烈而欠缺調和性,所以在情緒表達上,既不能再像兒童期之幼稚依賴,也無法如成人般成熟獨立(張春興,1992)。青少年的情緒表達上比較直接,男孩子容易衝動打架,女孩子則傾向敏感且情緒表現豐富,此時期也較喜歡興奮刺激的活動,例如:高聲喊叫或喧鬧的方式表現情緒。此外,對身心內外需求常表現出動機強、慾望多、好幻想的特質,因此若得不到時,心理易受挫折。當舊有的行為模式不敷應用,新的價值觀又尚未建立,青少年極易形成情緒緊張且不穩定,再加上成長過程中的重重壓力,這些都是造成青少年情緒變化強烈的原因(鍾思嘉,1996)。

   在社會道德方面的發展,Piaget(1968年)認為青少年階段的認知發展為形式運思期(Period of Formal Operations),他認為青少年已逐漸養成自律的能力,能以理性判斷社會規範,評估是非善惡;也會根據理性提出自我看法,選擇性接受某些想法 。亦即青少年已開始有自己的看法,會考慮人、事的合理性,且有自己的嗜好、興趣,但較重感情,會因自己的好惡判斷事物的好壞,無法區別感覺世界與理想世界的差距,甚至會扭曲或誇大現實的可能性,以致產生許多不良適應行為或情緒上的困擾,卻又無法為其判斷負責。 因此唯有透過個人自我的省思,及感覺、觀念上的改變,才是改變行為或解決情感困擾的重要關鍵。

壓力與情緒管理的不二法門 --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情緒及壓力對青少年來說,若管理得當是成長的良藥,若管理不當則是毒藥,大多數青少年,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身心上的困擾,若能適時的得到足夠的支持和關懷,便可減少其困擾的程度;反之則會因累積、擴大而成為心理或行為的偏差,甚至衍生為犯罪或身心疾病。所以如何瞭解青少年的需要和發展,提供支持與教養的系統,幫助青少年做好身心調適,提供穩定成長的環境,便成為紓解當前青少年問題的當務之急。基本上來說協助青少年做好情緒及壓理管理有下列重點提供參考:

1. 學習時時覺察自己的情緒及壓力狀態:你可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及壓力嗎?例如:你在作業寫不完的時候,可以覺察到自己的心理及生理上不舒服嗎?例如心情煩悶時又頭痛不已? 還是遇到小小不順心時就想發脾氣?而且很多人在發完脾氣之後,會不喜歡自己剛才發脾氣的狀態而覺得愧疚。其實,生氣是應該被允許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表現您的生氣,而非「不可以生氣」。
2. 自我接納及正面思考:您不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你喜歡自己嗎?可以接受自己嗎?接納自己的人,一定會有較正向的想法,也比較懂得欣賞事物。有很多人對自己或是對周遭人、事、物,都有很多抱怨及負面的批評,甚至會以為他人的讚美是在諷刺自己。「批評及抱怨」是一個比較容易的情緒宣洩方式,但是,卻是為我們帶來更多的不滿足與鬱卒的情緒。
3. 學習適當的壓力及情緒調適方法: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都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不管是唱歌、跳舞、運動、逛街、睡個大覺發洩,也有人找親朋好友聊天談過之後會好一些。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擔心為親友添加麻煩,或是擔心他人的眼光而不敢求助。這時,可能就需要一些專業輔導上的協助了。這些專業的協助,不僅可以給大家較專業的分析,釐清您的問題,更能夠不帶情緒的方式評價您的問題,或許可以讓您有更客觀的方式來面對您的問題。
4. 建立情緒支持網絡:平常生活中,儘量保持心情的愉快。另外,保持與人交往可以讓我們在人際互動中得到情感面的支持與滿足,並能有所學習與成長。
  
  本院家庭醫學科青少年健康中心目前除了有專任心理輔導老師提供青少年心理諮商及輔導之服務,也有針對台北縣各高中小學提供一系列免費的青少年情緒及壓力管理講座。期待透過一系列的講座帶給青少年新的認知,協助其克服發展階段壓力,促進情緒管理能力。講座中將強調管理壓力和情緒途徑:呼籲並教導校園學子如何消除不當的情緒負載及增強承受壓力的能力,遇到壓力時如何說出來、做出來、動出來、笑出來。「情緒本身沒有對錯,重點在於是情緒的表達方式,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情境表達情緒,才是情緒管理之道」,讓我們一起關心校園師生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校園情緒及壓力管理(相關圖片)

 

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范文蔚心理師到校園演講『青少年校園情緒及壓力管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