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耳鼻喉的常見疾病

耳鼻喉頭頸外科 廖立人醫師  

    兒指的是小於18歲以下的未成年兒童,小兒的情況與成年人不盡相同,所以在耳鼻喉科裡面,有醫師與小兒科醫師互相協助,解決病人的問題;小兒耳鼻喉科指的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的順利運作是幫助治療複雜小兒耳鼻喉疾病的重要關鍵。

   小兒有以下常見的耳鼻喉疾病,包括新生兒聽力障礙、學齡兒童聽力障礙、小兒呼吸障礙、兒童鼻過敏、鼻竇炎、小兒頸部腫塊等等,我將這些常見小兒耳鼻喉疾病及亞東醫院小兒耳鼻領域運作情況做一簡單的介紹:

(1) 新生兒聽力障礙
    嬰幼兒聽力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是在三歲以前。因為出生時周邊聽覺系統正常應已經發育至成人大小;但是大腦聽覺中樞是要在幼兒出生後,不斷接受環境中聲音刺激,才得以完整的發育完成,所以要在出生後不斷的給予聲音的刺激,才有正常的語言發展,三歲以後人腦的可塑性逐漸變差。如果沒有及早發現聽障,錯過治療的黃金期,聽語復健的效果就會較差。嬰幼兒之先天聽障發生率約有千分之一為兩耳重度之聽障,若先天聽障遲至六個月後才予以診斷,將會造成語言和社會技巧發展明顯遲緩。過去重度聽障的兒童往往長大成為聾啞人,現今幼兒聽障如果可以早期診斷及加以適當的治療與復健,便有可能改善與人溝通的聽語能力,過著正常人一般的生活。


    本院小兒科自2003年起施行自費之新生兒聽力篩檢(圖一),到2007年共1,440名新生兒以耳聲傳射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檢,發現了一名兩耳重度聽障,5名兩耳中度聽障的新生兒加以早期聽語復健,顯示新生兒聽力篩檢是有效而且重要的篩檢項目。然而因為大部份的家長對於新生兒聽力篩檢的重要性並不瞭解,因此只有約三成不到的新生兒在這段期間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在我們的呼籲下,自從2010年起台北縣政府已經全面補助新生兒聽力篩檢,希望在政府、小兒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與復健聽語師的協助下,台灣聾啞人士會慢慢減少。

    目前亞東醫院小兒科已全面為剛出生的新生兒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檢,若有異常則會安排至耳鼻喉科進行確診,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2) 學齡兒童聽力障礙
 學齡前兒童中有中耳炎或輕度聽障的比例甚高,並且這些幼童的聽力障礙,多為父母所忽視。忽視的很重要原因是他們覺得小孩仍然『聽得到』。事實上,輕度的聽障,不論是感音性或中耳炎引起的傳導性聽障對小孩子的學習是有不良影響的。負面的影響甚至持續到10歲左右。一般父母在這方面的觀念均不正確。

 研究指出,輕度聽障的幼童對較遠處傳來的聲音,較小的聲音及較快的講話等方面都有困難。由於日常生活中要比較用力去聽懂別人講話,因而易疲倦,各項智能發育也會較不成熟。芬蘭的一項研究顯示,幼兒時期的中耳炎對日後的語言及閱讀能力都有負面影響。另有一篇研究亦指出,幼兒期反覆的中耳炎或中耳積水會造成4~6歲甚至9歲之後的高層次語言能力(包括聽覺記憶、視覺、聽覺學習、噪音中的語言辨識力等)欠佳。因此將輕度聽障的幼童找出,並適當地及早治療,對他們的學習是相當重要的。

    反覆性中耳炎或是中耳積液,會讓小朋友的聽力變差,有時注意力不集中,講話不清楚,看電視要開很大聲,如果中耳積液過久,這時小兒科醫師會將病人轉給耳鼻喉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可以在顯微鏡下將中耳積液抽掉;因為怕反覆中耳積液,通常會同時放通氣管,如此就不會再反覆中耳積液。通氣管一般約一年後會自動脫落;通氣管植入後因中耳積液引起的聽力會馬上改善。

(3) 小兒呼吸障礙
 幾個月大的寶寶呼吸有呼嚕呼嚕的聲音,有些人會以為是感冒,也有的爸媽開始擔心寶寶氣管有問題,實際上這是寶寶喉頭發育尚未健全所發出的聲音,隨著軟骨發育成熟,這個聲音大多會在二歲時消失,不過在二歲前的照顧,爸媽可一點都不能忽視,因為發育不全的喉頭可能會導致寶寶嗆奶,嚴重可能會引起吸入性肺炎。

    喉頭軟化症是一種良性、先天性喉部軟骨發育沒成熟、喉部組織架構支撐成熟度不夠的情形。尤其在吸氣時會因負壓增加,部份喉部組織會陷入呼吸道,造成「吸氣性」的呼吸雜音,稱為喘鳴聲。嬰兒患有喉頭軟化症時,若症狀輕微,可多補充營養讓喉部骨頭發育完整、自行好轉。若症狀嚴重須以雷射手術進行整形治療,否則嬰兒進食時將經常出現嗆到情形,並因而造成無法吸收營養、發育不良,甚至導致呼吸衰竭致死,家長平時應多注意嬰兒呼吸聲音與進食狀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本院耳鼻喉科於2010年引進新一代的二氧化碳雷射,目前已為數位嚴重喉頭軟化症小朋友進行手術,有相當好的成果。本院小兒耳鼻喉科並於2011年引進專門為小兒使用的1.2厘米小口徑內視鏡,相較於成人使用的4厘米口徑內視鏡,小兒專用的內視鏡大大的降低檢查小兒呼吸道所引起的不適感,以保障小兒的人權。

(4) 兒童鼻過敏、鼻竇炎及腺樣體肥大增生
     我們的鼻子就像水溝一樣,鼻水往鼻咽部流,最後吞下去;小兒因腺樣體增殖會造成鼻塞(圖二),鼻涕沒辦法往後流,卡在鼻腔,就像臭水溝,水沒有流動就發臭,引發慢性鼻膿;阻塞耳咽管開口導致反覆性中耳炎或是中耳積液等情形,長期經口呼吸可能導致口腔顏面的成長異常。治療鼻竇炎醫師常使用抗生素,就像是在水溝灑消毒水,如果水溝被腺樣體擋的不嚴重,灑消毒水可能會有效;如果像(圖一)完全塞住,往往吃了一堆藥都沒有效。這個時候即是施行腺樣體切除術的時機。腺樣體切除術是在全身麻醉之下,使用張口器經口腔以腺樣體微創刀將腺樣體做部份的切除,以解除阻塞及減少發炎組織體積(圖二),然後局部進行止血,手術即完成。術後鼻水自然往鼻咽部流,就不用吃藥,往往開完刀病人就不用去看醫師,有的醫師一直讓病人吃藥,其實不是很好。本院小兒耳鼻喉科於2009年引進新的冷觸氣化儀及微創刀手術,為小兒進行腺樣體、扁桃腺或下鼻甲手術,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及術後的疼痛不適。

(5) 小兒頸部腫塊
   小兒頸部腫塊很常見,一半以上的小兒理學檢查可以發現頸部淋巴腺腫,雖然大部分為良性,仍然有小部分為惡腫瘤; 如果小兒有頸部腫塊,本院耳鼻喉科或小兒科會安排小兒頭頸部軟組織超音波檢查,相較於電腦斷層檢查,頭頸部軟組織超音波檢查沒有放射性,檢查完馬上可以向家屬說明,若有需要可以同時以超音波導引細針穿刺,是一個便宜又方便的檢查,在健保動不動就要刪減高貴的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照影檢查下,頭頸部超音波檢查對於頸部腫塊的評估,對醫病而言是一項很好的選擇。

    回顧從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間,共有約100例年齡18歲以下之兒童或青少年因頸部腫塊接受小兒頭頸部軟組織超音波檢查,病人接受完整耳鼻喉理學評估及頭頸部軟組織超音波檢查,診斷以發炎性疾患為小兒頸部腫塊最常見之病因,約佔70%;第二常見之診斷為腫瘤性疾患約佔15%,其中又以甲狀腺良性病灶 (如:甲狀腺腫及甲狀腺囊腫)為最常見之頸部腫瘤,佔65%;而先天性發育異常則為第三常見之小兒頸部腫塊病因佔7%。裡面並有兩例的惡性淋巴癌與一例甲狀腺乳突癌,雖然比例不高,家長與醫師仍然要小心。

 本院小兒耳鼻喉團隊集合耳鼻喉科與小兒科專家,在耳鼻喉科鄭博文與小兒科葉樹人主任的指導下,包括本人與小兒科張文誠、謝廷昌、張碧峰及梁翔醫師等人,為小兒耳鼻喉疾患的病人服務,除了臨床服務外,我們並持續於醫學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期望在這麼一個良好的團隊運作下,在亞東醫院就醫的小兒耳鼻喉疾病患者,能夠獲得最好的醫療照顧。

小兒耳鼻喉的常見疾病(相關圖片)

圖一、新生兒聽力篩檢,在出生的24小時後就可以進行聽力篩檢。以自動化聽覺腦幹電位檢查為例,利用聲音刺激內耳的方式,由嬰兒前額、前胸及後頸部的導極片記錄腦波變化,藉以判斷聽力。整個過程約花費十數分鐘。

 

 

小兒耳鼻喉的常見疾病(相關圖片)

 

 

 

圖二、 小兒常因腺樣體增殖會造成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