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77期
  • 2006年4月

醫病關係面面觀

◎手術室/劉美玲小姐  

    想我很幸運,既使是在醫院工作也鮮少碰到必須在自己的工作環境照顧自己的親人。除了外公,也因為外公,讓我在熟悉的工作場所了解到一些無奈。一些身為病人和家屬的無奈,以及身為醫護人員的無奈。
  

    記得外公那陣子老是感覺腰痛,站不住,他自己覺得應該是年紀的了,所以並沒有告知在台北的子女們,病情就這樣拖了出來.好不容易半勸半騙的請他北上檢查才知道問題不小,醫生說:是骨癌!在兵荒馬亂之際還必須選擇要開刀或保守治療的困境。感謝醫護人員在此時提供專業判斷,教導我們做決定。最後,外公疲憊的告訴我們:我還想站起來,給我試試看!?好不好?就這樣,我們決定開刀!手術的時間是折騰人的,漫長的等待在最後並沒有傳出好消息!我們的決定沒有換回外公想站起來的心願,手術後的外公更加虛弱,需要我們時時刻刻的陪伴,到臨終,我們陪身旁,一個子孫都沒有少。舅舅連夜用車將他載回了家,讓外公在他最愛的家裡離開捨不得他的我們!


  當時的自己還是個初進職場的小護士,不懂職場規則,但也因為這樣我才看得清醫護人員跟病患的互動關係。那時我所扮演的角色是病患家屬,我發現,醫護人員往往只有在需要做治療的時候出現,並且不常主動告訴我們注意事項,但身為病患家屬,我們會希望知道昨天的抽血報告,想了解用藥方面的副作用,或是學習如何減輕外公的身體不適,身為家屬想了解這些無可厚非,目的也不過就是希望自己的親人可以不必那麼的受罪。這樣的想法對家屬而言很單純,但有時收到的答案卻不是那麼讓人如願!有時我們會從醫護人員口中聽到像是「對不起,報告還沒出來。」「醫生開的藥都是針對老爺爺的需要開的,你們不用擔心。」這樣的對話,聽多了像是敷衍,但無知的家屬卻只是默默接受。那時舅舅告訴我,別一直麻煩人家,他們的工作其實很辛苦。我想舅舅他們是體恤醫護人員的心態代表著多數病患家屬的心情。而我也相信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真的很大,但是我卻沒有接受到護理人員對我們的良好照顧,使得那次變成一個不愉快的住院經驗,也不免讓人有些許遺憾。在不懂醫療常識的大海裡,醫護人員是病患的浮木,是必須相信的燈塔。在無知的病患跟家屬心裡,醫護人員是重要的嚮導,指引著醫療的對與錯。請同仁們不要輕忽自己的影響力,也別吝於給予回應,你們的重視及陪伴可以給這些病人及家屬更多的勇氣面對未知道將來。
  

     台灣慢慢邁入老人國,要面的生老病死當然也就相對增加。有些年老患者或是長年疾病纏身的慢性病患者出入院的比例極為可觀,他們也不是願意如此,他們只想用錢買回健康,換回他們所想要的生活,但有些事總與願違,當耐性慢慢被身體上的不適給磨掉,接續而至的就是一次次的不安與猜疑,成就了「我想不相信這個醫生了,看了這麼久都沒用!」「亨!明明這種藥吃得比較有效,就說有什麼副作用,那也要換個有效的藥啊!」這樣的猜疑想法不知道在多少的病患心裡打轉著,他們並不是所謂的難搞,只是怕!怕換不回他的身體健康,他們尋找著一個管道,想從確定的方向得到安慰。或許只是一個拍肩的動作,或許是幾句了解感受的話語都可以讓病患覺得自己是被關懷的。生病,有時往往病的不只是身體,還有心裡!既使身體上的病痛改善了,但心裡的問題沒有出口,相信仍舊無法達到所謂身心健康的目標。若是如此,又怎能算完整的護理呢?同仁們,不要吝於給予安慰,一個詢問,一個微笑,相信都可以讓你和病患的關係更緊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