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80期
  • 2014年11月

皮膚淋巴癌之導航螺旋刀創新治療

放射腫瘤科 熊佩韋主任  

皮膚淋巴癌之導航螺旋刀創新治療(相關圖片)  荷(化名) 女士,42歲,於2007年皮膚持續出現上百顆粒狀斑塊,4年間不斷切片檢查並證實為皮膚淋巴癌,於他院進行多重治療,特別是化學治療,仍然無法控制全身皮膚腫瘤的發生。2011年轉院來亞東醫院接受創新式之軀幹及四肢皮膚之大範圍導航螺旋刀放射線治療,並一次成功地清除病人身上大部分病灶,也揭開全球「全皮膚導航螺旋放射治療(英文縮寫HITS)」臨床治療之序幕。 於2010年底,另一位36歲的女性患者莫莉(化名),因為罹患少見的「惡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在她全身皮膚已出現超過150顆大大小小的腫瘤和斑塊,範圍超過全身皮膚1/2面積,經另外一家醫學中心多種治療失效後,轉院到亞東醫院接受40次全身皮膚導航螺旋放射線治療,莫莉成為全球首例全皮膚接受此項治療且成功清除全身病灶的患者。

什麼是「惡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
        惡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大多發生在40歲至60歲的成年人,男性患者稍多,男女比例約為2比1。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和環境中化學物質,如殺蟲劑的慢性接觸,或感染某種未知的病毒感染有關,爭議頗多,目前尚無定論,但與陽光曝曬無特殊關聯。患部初期脫屑、癢感紅色斑點或丘疹;之後病灶愈長愈多,逐步在全身各處陸續出現皮膚多處異常斑疹、斑瑰和凸出的腫塊,甚至全身出現蕈狀肉芽腫、紅皮症。在台灣每年約有50位患者發生,早期腫瘤的治療方式分別有局部塗抹類固醇,局部化學治療塗抹患部,長波紫外光治療,局部或全身性的皮膚放射治療皮膚放射治療,全身性的治療則包括口服13順式維甲酸,干擾素治療或使用化學治療等。早期的腫瘤患者平均仍有約12年的存活期,但晚期患者五年存活率約15-20%,平均存活期不到2年。

傳統全身皮膚電子射線治療
  若T細胞皮膚淋巴瘤廣泛分佈全身皮膚,則傳統放射線治療方式上都延用1970年代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發之技術(圖一上),利用六個角度之電子射束進行病人站立式全身性皮膚照射(TSEBT),然而這種使用40多年的治療方式,病人因站姿故治療部位的穩定性及固定性不佳,且受限於電子射線有限的穿透力,因此無法提供全身皮膚均勻且足夠深度的放射劑量,不只病患治療過程辛苦,且容易造成部份皮膚因放射劑量不足而導致治療失敗。
全身皮膚導航螺旋放射線治療

  本院是全國唯一擁有兩部導航螺旋刀放射治療設備的醫學中心,因此也累積了國內最多的臨床治療經驗及學術論文報告,在2009年我們成功發表了全亞洲首例導航螺旋刀「全骨髓放射治療」。我們發現莫莉與白荷兩位患者除了皮膚以外,全身的淋巴結及內臟器官皆沒有腫瘤,如何能利用螺旋刀的x光射線並在不傷害內部器官(例如:心、肺、肝、腎、胃腸等) 的原則下來治療皮膚的腫瘤,這是一大挑戰。在不斷創新突破的目標趨動下,我們先成功地完成人型假體模擬實驗後,才開始在臨床上使用「全身皮膚導航螺旋放射線治療」,其特點在於病患採用平躺的照射姿式(圖一下),且全身各部位皮膚皆能接受到足夠之放射線劑量(圖二)。本院的人形假體驗證結果及第一例病患之成功治療經驗於2013年7月及9月分別刊載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該創新療法已通過亞東醫院人體試驗,並取得美國國家衛生院臨床試驗認證,有助提昇國際醫療及學術交流,今年更分別獲得日本、大陸及法國醫學中心及專家之肯定與諮商。而這項醫療新技術,T細胞淋巴瘤病人帶來重大生機,台灣目前每千萬人口粗發生率約為22%,每年新增的病人在40到50位之間。

    總之,本團隊在朱樹勳院長支持下,不斷尋求創新突破,全球即使有近500部螺旋刀放療儀亦無人開創此科技,而我們突破了傳統電子射線照射全身皮膚之思維及缺點,成功地運用導航螺旋刀完成高難度全身皮膚螺旋式X光照射。今年8月12日作者與謝忱希主治醫師共同召開記者會介紹HITS療法,並且呼籲突破性的醫療方法已經出現,HITS的治療,使皮膚治療劑量分佈均勻,可有效控制瀰漫性皮膚淋巴癌與延長疾病惡化的時間,大幅延長病人存活時間。民眾切莫諱疾忌醫,忽略身上小小的不明腫塊,耽誤黃金治療時機。早期的惡性皮膚淋巴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仍能治癒。而對侵犯型的中晚期患者,則須加入多種治療方式與提供更多的支持系統。若身上有多處斑疹、斑塊長期被當作慢性皮膚炎、慢性濕疹治療且治療反應不佳而病灶逐漸變多時更要提高警覺,臨床醫師也應做皮膚切片檢查。一旦皮膚淋巴瘤漫延大範圍皮膚且被建議需做全身皮膚放射治療時,亞東醫院接受全國各醫院轉診,讓病患在這場戰爭中獲得更佳契機。

表一、 傳統全身皮膚電子射線治療與導航螺旋全皮膚放射治療之比較

 

全皮膚放射線治療

 

傳統全身電子射線治療(TSEBT)

導航螺旋全皮膚放射線治療(HITS)

研發年代/國家/首創單位

1979/美國/史丹福大學

2013/台灣/亞東紀念醫院

皮膚表面劑量的均勻性(%)

不均勻(32%-124%)

均勻(96%-120%)

病患治療的姿勢

站立

平躺

治療射束

電子

光子

立體影像導航

3D電腦斷層導航

治療方式

平面 六個照野

立體 360度全身照射

每次照射時間

20 分鐘

50 分鐘

可針對腫瘤與皮膚給與不同劑量

不行

可同時施行不同劑量梯度之治療 (dose-painting)

 

皮膚淋巴癌之導航螺旋刀創新治療(相關圖片)

 

 

出處:http://www.aboutcancer.com

 

皮膚淋巴癌之導航螺旋刀創新治療(相關圖片)

 

 

 

 

 

圖一、傳統全身電子射線治療(左上圖) 與導航螺旋全皮膚放射治療(右下圖) 病患治療姿式之比較

 

 

皮膚淋巴癌之導航螺旋刀創新治療(相關圖片)

 

圖二、病患電腦斷層放射劑量分佈圖
病患全身不同部位的電腦斷層截面圖顯示紅色高劑量的導航螺旋全皮膚放射線均勻的照射全身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