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83期
  • 2015年2月

經口內視鏡括約肌切開術治療罕見吞嚥困難之疾病 「食道弛緩不能」

肝膽胃腸科、超音波內視鏡中心 鍾承軒醫師  

經口內視鏡括約肌切開術治療罕見吞嚥困難之疾病     「食道弛緩不能」(相關圖片)     嚥困難症狀之成因有許多,大致上分為良性與惡性病因,良性成因包括有胃食道逆流症、食道發炎潰瘍、異物卡住、食道神經過度敏感、食道弛緩不能、甲狀腺腫大等病因,而惡性成因包括有食道癌或是咽喉、甲狀腺或縱膈腔惡性腫瘤壓迫所導致。其中「食道弛緩不能」(achalasia)發生率大約10萬分之1,主要因為食道腸肌層神經叢(myenteric plexus)中的副交感神經節細胞減少,造成食道與胃交界處賁門附近的下端食道括約肌肉,持續地收縮而無法放鬆,導致食道內的食物無法順利進入到胃部,造成神經叢減少的原因目前不是很明確,不過,在南美洲萊什曼原蟲感染(Trypanosoma cruzi)所造成的罕見疾病Chagas’ disease,其消化道括約肌也有類似的病理表現。通常於20至50歲發病就診,常見主訴為吞嚥困難、胸痛、進食後吐出完全沒消化的食物以及體重減輕,病程通常為慢性長期發生,治療上主要有以下選擇:腹腔或胸腔鏡手術、經口內視鏡氣球擴張術、經口內視鏡局部肉毒桿菌注射,以及近年來發展新穎的「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POEM;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經口內視鏡括約肌切開術治療罕見吞嚥困難之疾病     「食道弛緩不能」(相關圖片)

  

 

圖一

 

 

經口內視鏡括約肌切開術治療罕見吞嚥困難之疾病     「食道弛緩不能」(相關圖片)

 

圖二

 

    46歲男性,沒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的習慣,因長年(10幾年)吞嚥困難、胸痛及體重減輕,在別家醫院長期追蹤就診,因長期飯後吐出沒有消化的食物,導致食道黏膜撕裂傷出血而至亞東醫院就醫,經內視鏡與鋇劑X光攝影檢查後(如:圖一),診斷為食道弛緩不能,藉由「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如:圖二)將下端食道括約肌的內環肌肉層切開治療後,病人長年飽受吞嚥困難的症狀終於獲得緩解,原本只能吃流質無法享受美食的他,在體表無傷口的內視鏡治療後,一般的固態食物經由細嚼慢嚥,都可以盡情地享用,且體重在內視鏡治療後恢復標準體重,術後三個月的內視鏡追蹤檢查,也發現內部黏膜層傷口癒合良好,食道及胃交界處的下端食道括約肌能夠正常放鬆(如:圖三)。

經口內視鏡括約肌切開術治療罕見吞嚥困難之疾病     「食道弛緩不能」(相關圖片)

 

 

圖三

 

 

       目前經口或肛門內視鏡技術的進步,針對以往必須外科手術治療的疾病,都可以做到體表無傷口、恢復快、保留大部分正常組織以及生活品質較佳的取代治療方式。但仍有一定比例的併發症可能發生,嚴重者可能要開刀處理。此外,目前健保並沒有給付新穎的內視鏡治療耗材及技術的費用,病人必須部分自費來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