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89期
  • 2015年8月

大面積燒傷之加護照顧

整形美容外科 林佐武醫師  

大面積燒傷之加護照顧(相關圖片)  膚是我們最大的器官,負責外表的包覆、保護以及跟外界的隔絕,就像我們的國界一樣。當我們看一個人時,其實是在看他的皮膚。皮膚常會受損,又有種種修復的機能,所以我們平時對皮膚的重要性都不以為意,但當受損超過一個比率,卻是要命的,大面積燒傷就是這樣的狀況。

  皮膚所隔絕的體外物理、化學及微生物環境,無時無刻都虎視眈眈的伺機侵入我們體內。當皮膚受損,我們就會啟動防衛機制。以燒傷為例:神經系統會發出疼痛警訊,反射的逃離接觸,接著受傷處會散出引起發炎反應的細胞激素,啟動防衛系統。因為皮膚防線失守,為防止微生物入侵,微血管管壁細胞會收縮,開出微小空隙,讓血中的水、蛋白質及電解質流入周圍組織間隙,形成水腫,以便讓微生物落在水腫的泥淖當中,不至於快速擴散。接著局部血流逐漸減少、停滯,而防衛細胞則從各處聚集來,圍剿入侵的微生物。接著由吞噬細胞清理戰場,將壞死組織移除及以纖維來修補軟組織,以表皮細胞增生、移行,或是皮膚附屬物,如毛囊細胞轉化回表皮細胞,來修補皮表。

       但是在大面積燒傷時,這防衛性反應卻造成大量血中溶液流出,以至於血容量不足而休克,如久未處理則造成腎衰竭,再不處理則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所以大面積燒傷第一步就要輸液急救來維持血容量,以確保重要器官有足夠的血循環。要如何的輸液急救,近幾十年來已有較充足的了解,都在加護病房進行。

        跑到組織間隙的水腫會引起窒室症候群,或燒焦的胸壁會影響呼吸,這時候就要切開焦痂及肌膜。如果有吸入性燒傷,換氣不足則需插管,並須清理呼吸道。如呼吸道黏膜受損而纖毛失效,須做置位引流,部分嚴重者仍會導致肺炎而死亡。

        我們腸道內豢養著許多腸內菌來幫忙消化,而有充分的防衛體系在腸道,來防止這些細菌穿出腸道到體內作怪。當重大傷病時,會因腸蠕動消失及幽門緊閉無法進食,而導致腸黏膜萎縮變薄,加上防衛功能不及平時,腸內菌就會進入門靜脈系統,叫做腸內菌移位。其菌毒經由肝到肺而引發成人呼吸窘迫症,也就是肺水腫。嚴重時整個肺都泡在水裡無法呼吸,叫做肺白化。這時還需進行葉克膜來替代呼吸,如短期間仍不能恢復則會死亡。在燒傷時因腸蠕動消失,但腸吸收卻是正常的,如果使用十二指腸管通過閉住的幽門,以多元飲食食糜來灌食,不但可以供給燒傷時三倍的能量需求,減少體內蛋白質的消耗,還可以維持對腸黏膜的刺激,避免黏膜萎縮,來降低腸內菌移位造成的成人呼吸窘迫症。

  在體內的生理環境趨於穩定之後,燒死的皮膚開始腐壞,除使用外用藥來減少細菌寄居之外,需要不斷的換藥及清創,如果深度燒傷面積一直無法降至40% 以下,隨時都有敗血症及死亡的威脅。要儘快的下降燒傷面積並不容易(如:圖一),燒傷面積大也就是能夠供皮的面積小,所以都要放大植皮。也就是說,取一塊皮切成小片(如:圖二),分散到較大的燒傷面積,植成許多植皮島,再由這些植皮島擴大長出皮來。這不但需要時間,還要有屍皮或人工真皮的植皮島外覆蓋(如:圖三),且二週還需更換,耗用很大。如果早期各生理危機穩定後,屍皮供應材料充足時,就要儘快放大植皮,儘早將面積下降到安全範圍,這是醫療戰略的重點,而這一關是最難的,過不了就會死於敗血症及多器官衰竭。

  燒傷的疼痛,一再的麻醉需要麻醉醫師及麻醉專科護理師的介入。肢體會攣縮,需要運動及支架,要復健醫師及復健師的介入。放十二指腸管需胃腸科醫師的內視鏡幫忙,灌食及大量能源的供給則須營養師的介入。使用藥物需藥師,呼吸器須胸腔科醫師及呼吸治療師,清創植皮需整形外科醫師及專科護理師、護理師以及手術室所有人員的努力,其他如:影醫科、心血管科、感控小組、書記行政,以及組織庫、物資供應、照護調度…..,幾乎是全院總動員。而未脫離危險期前,焦點都匯集在加護病房,加護病房24小時在照顧的醫師群及護理人員們更是辛苦的沉重負擔。

       其他如:焦急家屬的招呼關注、對社會大眾提供資訊的責任、社區及善心人士的捐獻處理,更需要有組織的團隊來進行服務,包括:社工師、志工、公關、宗教師,還有救護車司機、急診處、緊急召回及所有的行政單位人員都積極的投入。除了由衷的感謝大家的辛勞之外,不管是病人、家屬以及所有參與的人員都需要得到鼓勵,大伙兒共同來度過難關。

大面積燒傷之加護照顧(相關圖片)

圖一、大面積燒傷須儘快將深燒傷面積降至40%以下的安全範圍。

 

 

大面積燒傷之加護照顧(相關圖片)

 

圖二、放大植皮主要三種方法:

     切成網狀、切成郵票式小皮片及切成微皮。

 

 

 

大面積燒傷之加護照顧(相關圖片)

 

 

圖三、放大植皮外面覆蓋屍皮或人工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