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95期
  • 2016年2月

醫學人文與倫理

林芳郁院長  

醫學人文與倫理(相關圖片)      「文思維」到底是甚麼?我們都知道,在美國或澳大利亞,出海捕魚或河邊垂釣的公民,只有符合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拿走;對於不合乎規定的小魚、小蝦,都要重新放回去。所謂「人文思維」其實就是一種根植於內心的素養,以承認自我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別的物種)著想的善良。它關乎公平、正義,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裡、也就在人和人的關係中,不需要別人提醒,就能檢點自己的行為,自覺地遵守法紀、恪守做人的本分,儘可能為別的人(別的物種)著想,幫助他們?

        近50年,醫學教育興起了「醫學人文」,也就是在醫學院的課程中,增加了人文的教養。它除了哲學、文學和醫術之外,還包括:倫理學、歷史、宗教,以及社會科學當中的心理學、人類學、文化及藝術;舉凡和醫師行醫相關有用的人文知識,都包括在內。

      為什麼需要醫學人文?因為近50年來,科技的高速發展,ㄧ、傳統的醫病和諧關係正在逐漸消失;二、高科技的醫療使醫師忙著和機器打交道,沒有時間傾聽病人的聲音和感覺;三、專科化的醫療照顧和醫療設施,使病人在現代醫療體系中不知所措;四、資本主義的市場醫療制度,使醫師變成服務提供者,而病人則變成顧客。因此,需要加強醫學人文教育,使醫療人員能夠適應快速變遷的世界,盡可能為病人著想,幫助他們。

       1991年將退休的花蓮門諾醫院薄柔纜院長說:「我為台灣奉獻了這一生。台灣的醫生好像覺得到花蓮很遠,到美國比較近。」當時黃勝雄醫師已是享譽美國的腦神經外科權威,是美國雷根總統隨行的指定醫師,年薪超過百萬美元,住家占地四甲。他聽到後毅然決然地響應召喚,拋棄在美國的職務、身分,1993年回門諾醫院當院長。他說 :「物質上的東西我都有,但生命真正的意義不在物質,我是回台灣買靈魂的!」。黃勝雄醫師的故事是現代「醫學人文教育的典範」。

       醫療倫理原則是由希臘的哲學家基於哲學思辨而最早提出。但所謂倫理原則,絕對必須奠基於社會習俗而為大眾所接受。東方文化中,更具有獨特的倫理道德,賦予我們社會特有的思維,這就是人文思維。基於人文思想,衍生出醫學倫理思維,為大眾所接受。目前,大致有四項普遍的醫學倫理原則,分別是:一、不傷害原則:不論做什麼處置,絕對不能故意讓病人承受不必要的傷害。二、行善原則:每一個醫療的處置,都要對病人有益處。三、自主原則:每一個病人都有權利決定自己要接受或不要接受某一個醫療處置。四、公平正義原則:對於有限的資源,必須謹守公義原則做合理的分配。在醫療的需要上,只有病情緩急輕重的考量,不能有病患貧貴富賤之分。

      基於對人性關懷,落實醫學倫理的思考之下,亞東醫院不斷舉辦員工教育,強化醫病互動,更希望邀請病人與家屬共同思考,共同面對醫療問題:要對長輩隱瞞不好的病情嗎?到底是手術治療還是藥物治療好呢?病人聽得懂醫療團隊的說明嗎?誰能做決定?我為什麼要出院?病人可以不要受苦嗎?醫療倫理的問題越來越受社會重視,亞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專門控管本院醫療倫理相關的事務,結合醫療倫理的理論與臨床的實際情況,來為病人權利把關,捍衛醫療倫理。我們誠摯歡迎您向醫療團隊表達您的疑問與要求,更希望和您多溝通,以落實您的醫療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