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人癌症頭號殺手-- 肺癌

胸腔內科 呼吸照護中心 許永隆 醫師  

國人癌症頭號殺手-- 肺癌 (相關圖片)前言
  據衛生署統計,民國七十一年起,癌症死亡已成為我國十大死因之首位。其中,衛生署網站公布民國九十五年國人癌症死亡人數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1%。近二十年來,肺癌罹患率及死亡率有增加趨勢,導致過去數年來國人癌症死亡原因中,肺癌已超過肝癌,成為第一位的癌症死亡原因;每年有超過六千位肺癌死亡病例。肺癌的死亡率極高,整體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約為10﹪,近年來儘管醫學已有相當進展,肺癌的治療成果也有些許進步,但是治療成果還是非常令人失望。因此,唯有不抽煙、遠離致癌因子、一旦有症狀即早就醫,才能降低肺癌的發生及死亡率。


導致肺癌的危險因素
  抽菸是導致肺癌最主要的因素。男性中,90%以上的肺癌是因為抽菸而引起。在女性中,80%的肺癌也跟抽菸有關。只要不抽菸,就能有效地避免得到肺癌。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因抽菸人口逐漸減少,肺癌發生率已開始下降,反之,在台灣肺癌之發生率仍逐年上升,此與台灣開始抽煙的年齡層下降與女性抽煙人口增加有關。抽煙導致肺癌,可能跟開始抽煙的年齡、煙抽了多久、每天抽的數量、吸進去多深有關。事實上,許多研究指出,吸菸者得肺癌的機會為不吸菸者的十倍。其他造成肺癌的因素包括:空氣污染、吸入石綿、烹調時以高油溫炒菜或油炸食物,都可能與肺癌發生有關。
  
肺癌的症狀
  肺癌初期通常不會有症狀,部分肺癌病患是由健康檢查胸部X光片發現。大部分肺癌是因腫瘤引起症狀之後才被發現。大多數肺癌症狀並不具特別性,往往讓患者不易自覺,且肺本身的血流充足,淋巴腺又多,癌細胞很容易就散布出去發生轉移,而錯失早期診斷及治療痊癒的良機。肺癌的臨床表現可分為:(1)胸部症狀:由腫瘤局部侵犯所造成。如:咳嗽、咳血、胸悶、胸痛、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2)轉移性症狀:腫瘤轉移到其他器官後產生的症狀。如:轉移到腦部,會造成頭痛、嘔吐、視力模糊;若腫瘤轉移到骨頭,則會引起骨頭疼痛、骨折、神經壓迫、脊髓壓迫造成下肢麻痺、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3)腫瘤伴隨症候群:腫瘤並未直接移轉到該組織,但仍產生症狀。如肌無力症候群、皮肌炎、多肌炎等;(4)全身性症狀:食慾不振、體重下降、虛弱、疲倦、發燒。因為大多數肺癌症狀和各種肺病非常類似,不易區分。尤其是長期抽煙患者,平時就有咳嗽、胸悶等肺部症狀,發生肺癌時,常常延誤治療。所以,若有上述症狀,尤其是不明原因超過三個星期以上之慢性咳嗽,應儘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肺癌的診斷與分期
  肺癌的診斷,首先且最重要的是要設法獲得病理學及/或細胞學的診斷,並依各項檢驗結果確立肺癌之類別及其臨床分期,以決定治療方針及了解病患之預後。檢驗項目需由專業之醫師依臨床上之需求安排,可能之檢查包括:痰液細胞檢查、胸部X光、胸部電腦斷層攝影、支氣管鏡檢、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攝影引導經皮穿刺切片檢查、腦部電腦斷層、腹部超音波、全身骨骼核醫掃描檢查、正子攝影等等。關於上述的檢查,除了正子攝影外,本院均有能力完成。


  肺癌在病理上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以分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等類型。在臺灣小細胞肺癌約佔12~15%,非小細胞肺癌共約佔85~88%。小細胞肺癌分期可分為侷限期及廣佈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分期簡單可分為第一、第二、第三A、第三B和第四期,第一、第二期屬於局部早期發現,第四期為末期已轉移到遠處的組織。
 
肺癌的治療
  肺癌的治療方式有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小細胞肺癌生長快速,很快就會發生轉移,但它對化學藥物及放射線治療相當敏感,治療上以全身性化學藥物治療為主。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原則是依據其分期之早晚而不同。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能開刀的儘量開刀。因為開刀是根治肺癌最有效方法。第一、第二期非小細胞肺癌以手術治療為原則。第三?A期非小細胞肺癌可先施以二到四個療程的新輔助性全身性化學治療,以消滅遠處隱藏性轉移的癌細胞,並且希望能夠將原發部位的腫瘤縮小,然後再進行手術根除。第三B及第四期是屬於晚期無法開刀,須依病人身體狀態,接受全身性化學治療及/或局部性放射線治療。近年來,治療效果佳且副作用少的抗肺癌化學治療藥物,以鉑化合物併用抗癌藥物(健擇、太平洋紫杉醇、歐洲紫杉醇、溫諾平等),已使得整體的治療緩解率可達40-50%,使末期肺癌病患第一、二年的存活率有改善。


  本院肺癌治療團隊除可施行上述標準療程外,近年來熱門的標靶治療藥物如 Iressa, Tarceva,亦有引進。由於東方人種、女姓患者、未抽煙患者目前認為對此類藥物有較佳之療效,目前健保給付的適應症訂得很嚴格,必須是已接受第一、二線化療治療無效,仍有局部惡化或轉移肺腺癌患者的第三線用藥才能給付。
  
肺癌的預防
  戒菸可以降低肺癌的發生,儘早戒菸則得到肺癌的機會將逐年降低。即使在被診斷為肺癌之後,戒菸仍是非常必要的,可預防第二次肺癌與其他癌症的發生。戒菸愈早愈好,戒菸同時也可減少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參加本院戒菸門診,使用尼古丁貼片或嚼片,也必需持之以恆,避免再次染上煙癮。此外,生活環境中常吸入二手菸者其肺癌罹患率要比沒吸入二手菸的人高出24%。預防的方式是避免暴露在有香菸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