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常見之熱危害

急診醫學部 王依婷醫師  

夏日常見之熱危害(相關圖片)      灣地區夏日往往烈曬高溫,氣溫常超過攝氏35度。而人體自身的體溫調節機制包括體表散熱與排汗降溫,在環境溫度低於35度時,體表散熱佔了主要的控溫角色,但當氣溫持續維持在35度以上時,體表散熱機制往往停擺,而排汗降溫便成為體溫調控的重要機制。

      但過長時間的高溫濕熱,可能導致中樞神經體溫調節系統失常,使體溫異常增高,甚至導致大腦或其他器官損傷,這種和體溫不正常上升有關的疾病通稱為 「熱疾病」。

      輕度的熱疾病包括:熱水腫、熱痙攣、熱昏厥,大部分是因為大量排汗造成水份、電解質流失,進而產生抽筋、短暫暈眩昏厥等症狀,多數患者只要在蔭涼處稍事休息、補充足夠水份與電解質就能恢復,但當上述症狀持續未改善,就需要適當就醫。

      此外,更需要大家提高注意的,就是重度的熱危害,包括了熱衰竭與中暑。

       熱衰竭,是因為環境過度悶熱、濕度太高、不通風,導致大量排汗,造成體內水分及鹽分不足而產生脫水現象,其中當脫水量達體重的百分之二以上時,就很可能會產生熱衰竭症狀,包括:疲倦、頭痛、暈眩、噁心、嘔吐、脈搏快而弱、臉色蒼白、皮膚濕冷、視力模糊等,極少數患者會出現意識喪失的狀況。對於出現熱衰竭的患者應立刻移至蔭涼通風處平躺並鬆解衣物,如果清醒可儘快給予水份與鹽分補充,但患者如出現嘔吐或狀況嚴重,一定要停止飲水並且注意維持呼吸道的通暢,將患者儘速送醫。

      中暑,則是最嚴重的熱疾病,常發生在高溫、高濕度或者不透風的環境中,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常,體溫持續升高又無法排汗散熱的狀況。需要特別注意的高危險群包括:老人、小孩、肥胖、酒癮、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利尿劑或精神疾病藥物使用者等。在中暑狀況下,體溫往往快速升高,甚至可能在15分鐘內便升高至40度以上;而中暑症狀包括:極高的體溫、全身紅熱、皮膚乾燥無汗、脈搏快而強、頭痛、噁心、中樞神經異常(躁動、嗜睡、運動失調、昏迷)等。而當體溫超過42度時,死亡率往往高達百分之八十。因此,當出現中暑症狀時,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蔭涼處並積極幫患者降低體溫,目標使體溫降至38度、脈搏降至每分鐘100次以下,方法包括在皮膚噴灑冷水或用毛巾輕拍拭、用強力風扇幫忙體表散熱、或用冰塊置於頸部、腋下、鼠蹊部以利降溫,重要的是要儘速將患者送醫以接受進一步治療。

      在炎炎的夏日中,民眾如果要從事戶外活動,建議避開最熱的午間時段(上午11時到下午3時),並選擇蔭涼的通風場所,適當的遮陽防曬及輕便、寬鬆、易散熱的衣物,注意補充水份及電解質,讓夏日的休閒活動能更安全又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