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228期
  • 2018年11月

從事口腔外科的理念、甘苦與期許

牙科部 郭英雄主任  

從事口腔外科的理念、甘苦與期許(相關圖片)  想1968年服完預官役,9月回母校台大醫院牙科擔任住院醫師,R1、R2在各次專科輪流訓練,R3要選擇固定科別,當時因前輩韓良俊(第二屆)留學日本大學未歸,楊博正(第四屆)又要去東京醫齒大進修一年,蜀中無大將,老三的我硬著頭皮代理CR藍萬烘管牙科病房,也上台代授口腔外科學課程,可說「時勢造英雄」。我的老師余騰雲教拔牙學、小口外學,整形外科張寬敏教大口外學(含兔唇、口蓋裂、腫瘤等)。

  有感觸於五十多年前,先父郭瑞貴博士要我繼承父業,念醫學系看小兒科,偏偏不幸的我,台北成功高中全校第二名畢業,免試保送台大牙醫(當時規定每8位校友在台大可保送1位,醫科只有一名額,比我早一屆則有二名額),聯考時考上北醫醫科(剛創校無師資,又是私立)沒去讀,對不起父親的期待,發誓要在牙醫界努力,選擇「口腔外科」可以和醫科一樣開刀,抱著「要拚才會贏」、「輸人不輸陣」的精神,爭取5年武田獎學金,榮獲齒學博士,學得東京醫齒大的日本口外技術及研究植體材料。再回母校發揮,在台大獲聘教授及口外主任,並與ENT柯政郁教授共同主持頭頸癌團隊,11年前受本院朱副董事長(前院長)之重託,提早半年退休,擔任牙科部及口外主任,並負責口腔癌醫療團隊,可說與醫科平起平坐,想必先父會原諒我的固執吧。

  1978年至2007年近30年間在台大服務,口腔外科有很多骨折、囊腫、口腔癌的病人,除了要訓練後輩先助手到主刀,也常率領他們出國參加世界學會,認識國際友人及提高學術水準,並創立植體學會,引進國外產品,開課教授植體學,目前台灣牙醫界植體很夯,診所、醫院業績之主力,回想起年輕後輩認為口腔外科很辛苦,手術時間長,不能準時下班,開刀風險大,醫療糾紛多,擔憂後繼無人。

   不過現今科技進步,術前CT、MRI的診斷,3D的模型製作都可向病人詳細說明,所謂「以病人為中心」的共同參與治療,可建立醫病的良好關係,只要我們有醫德,心存善念,拯救病人,臨床五十多年經驗,未曾有醫療糾紛的法律案件發生,尤其台灣口腔癌術後追蹤二、三十多年大有人在,最高存活98歲,著作30本,其中5本為「抗癌心聲」,足可堪慰,奉獻口腔外科,絕不後悔。

從事口腔外科的理念、甘苦與期許(相關圖片)

 

 

牙科部郭英雄主任在門診中教學

 

 

 

從事口腔外科的理念、甘苦與期許(相關圖片)

 

 

出版30本書,「抗癌心聲」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