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231期
  • 2019年2月

臺灣醫療品質協會2018年品質改善成果發表競賽活動,本院首次參賽榮獲1金1銅2優品獎之肯定

品質管理中心 陳姵璇管理師  

  促進醫療院所及醫事機構品質交流,臺灣醫療品質協會自2016年起開始舉辦品質改善成果發表競賽活動,鼓勵醫療院所持續進行品質改善活動,透由交流分享及標竿學習,持續提升醫療院所之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競賽方式採兩階段競賽,第一階段進行書面審查,合格圈隊再進入第二階段競賽,第二階段進行現場發表,依現場發表成績排名。2018年品質改善成果發表競賽活動來自全國各醫療院所共148組團隊參賽,僅84組團隊獲得晉級,本院推派4組團隊(3組品管圈及1組專案改善)參與,全數晉級第二階段現場發表資格,並於2018年11月30日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致德樓第二會議室進行分享,最後團隊獲頒「金品獎」、「銅品獎」及2項「優品獎」之佳績(如:圖一),以下分享4組獲獎團隊之改善成果。

臺灣醫療品質協會2018年品質改善成果發表競賽活動,本院首次參賽榮獲1金1銅2優品獎之肯定(相關圖片)

 

臺灣醫療品質協會周思源常務理事(左五)頒發金品獎等獎項予亞東參賽團隊

 


* 金品獎-搶通腦血管,縮短急性腦中風執行動脈取栓術時間
中風中心 唐志威主任
 臺灣醫療品質協會2018年品質改善成果發表競賽活動,本院首次參賽榮獲1金1銅2優品獎之肯定(相關圖片) 

         人生裡,有些事,不容蹉跎……,當急促的鳴笛聲劃破天際,呼嘯而至的救護車緊急送來一名46歲男性病人;他在運動時感到左側身體有點麻麻的,初時不以為意,繼續打球,打到一半,卻突然左邊身體整個無力,然後整個人倒臥在地上,全身無法動彈……。正值壯年,很少生病、不菸不酒的他,公司健檢報告大多是正常的,卻無預警的倒下了;醫師診斷為腦中風,並立即啟動一連串的檢查與治療。事實上,這樣的場景不算少見。

  當腦血管疾病已躍升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4位,腦中風已是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並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每個人除了應學習調節生活型態預防中風之外,更要能在自己或親友發生中風時,快速辨識中風的早期徵兆,爭取在黃金治療期內到達合適的醫院施行靜脈溶栓或動脈取栓。

  為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搶通病人阻塞的腦血管,本院中風治療團隊跨部合作,重整治療流程,以資訊系統監控作業時效。從急診檢傷啟動快速通道,到急診、神經科與放射科醫師的檢查評估、影像判讀與處置治療,實施了各項方案,包括:修訂檢傷分類中風發病3-6小時病人的註記原則、流程整併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術(Brain CTA)與電腦斷層(CT)同步實施、調整Brain CTA完成後的評估流程與說明,及整併血管攝影室準備執行動脈取栓的作業程序等。透過醫師、護理師、放射師、技術員等彼此緊密聯繫,大幅縮短急性腦中風病人執行動脈取栓術的時間,達到國際文獻水準120分鐘;動脈取栓術治療技術持續進步,血管打通率92%與國際頂尖醫學中心並駕齊驅,成為國內動脈取栓術訓練醫院;治療結果也明顯減輕了中風病人出院時的中風嚴重度(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推動成果深獲各方肯定,並持續受邀至台北榮總中風中心等同儕醫院,與放射線醫學會/放射線護理師聯誼會-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相關學會分享,更代訓友院醫師與協助導入腦中風治療與流程,期能將本院經驗平行推展,造福更多中風病人。

  中風不只是對病人本身造成衝擊,它往往也帶給家人及照顧者龐大的壓力。若能及時在黃金治療期內獲得正確的診斷與處置,將有助於提高中風病人康復的機率,減少失能的後遺症,爭取更多戰勝腦中風、恢復美好生活品質的機會。搶救腦中風,是個需要您我、跨機構、跨團隊,共同合作、分秒必爭的過程!
    
* 銅品獎-快樂餵提升產婦住院期間純母乳哺育
產後病房 楊詩蘋副護理長
        

臺灣醫療品質協會2018年品質改善成果發表競賽活動,本院首次參賽榮獲1金1銅2優品獎之肯定(相關圖片)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新生兒若能於出生後儘早吸吮母乳將有助於產後純母乳哺育成功率,故於住院期間純母乳哺育尤為重要。經由現況探討住院期間純母乳哺育低之原因為:產婦下床餵奶次數太多、產後疲累、自覺及擔心奶水分泌不足、產後傷口疼痛等因素。

        針對影響因素,產後病房執行了12項對策,(1)推行快樂餵,可將新生兒推送至產婦身邊哺乳,大幅提升產婦方便性。(2)提供親子同室產婦喘息服務。(3)運用乳房教具教導手擠乳,讓產婦可暫時休息。(4)分享母乳生物哺育與快樂餵母乳成功個案。(5)制定口袋版母乳教戰手冊。(6)運用新生兒胃容量教具進行產後衛教指導。(7)宣導營養科可提供泌乳茶。(8)開辦生產體驗營。(9)提供非藥物治療產婦墊圈、溫水坐浴,減緩傷口疼痛。(10)提供輔助用物如L型枕、羊角枕。(11)教導正確使用束腹帶固定傷口。(12)教導生物哺育姿勢及床上哺乳姿勢。

        執行期間產婦常因外界輿論影響,推動略顯困難,但在團隊的努力下住院期間純母乳哺育率由37.7%提升至51%。另外,出院後持續一個月純母乳哺育由69.8%提升至80.4%,顯見產婦在住院期純母乳哺育成功之重要,更凸顯團隊在推動母嬰親善的努力及價值。

產後病房及嬰兒室照護團隊
* 優品獎-降低手術室新進人員試用期離職率
手術室 吳如香副護理長
臺灣醫療品質協會2018年品質改善成果發表競賽活動,本院首次參賽榮獲1金1銅2優品獎之肯定(相關圖片)護理人員的高流動率會造成醫院需長時間培育卻得不到充足人力,手術室的職場環境步調及工作內容與病房截然不同,手術室全期護理人員之養成教育往往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有鑑於此,手術室組成專案小組,經現況調查得知新進護理人員對專業技術不熟悉、臨床工作進度跟不上覺得工作壓力大、護理臨床教師對新進人員的教法不一致等皆為影響其離職的因素。

        針對影響因素,手術室介入措施包括:到職課程統整按照時間表排序上課、舉辦專科性教育來加強新進人員熟悉度,可以減輕新進人員對專業性技術不熟悉及壓力。舉辦緊急手術擬真回覆示教,減輕新進人員遇到緊急狀況時的手足無措情況及挫折感。舉辦新人座談會,鼓勵新進人員說出工作困難與壓力,並請臨床教師分享工作經驗,增加手術室工作適應能力。為建位臨床教師帶入新進人員一致性規範,錄製教學影片,利用影片案例情境及教學共譜討論,即時澄清疑慮。協助臨床教師參加正向教學文化共識營及舒壓課程,提升正面思考例如:信心、誠實、希望、樂觀、勇氣、進取等態度來處理面對困境,減輕臨床教師壓力。

       措施實施後,新進人員試用期離職率由2016年54.5%降至2017年16.7%,持續追蹤2018 年更下降至11.7%,顯見專案改善之成效。如何讓新進人員在試用期建立信心及穩定性,重視並建構良好的關懷及支持系統猶為重要,感謝臺灣醫療品質協會競賽活動給予我們優品獎之肯定,讓我們持續朝向營造正向及優質的工作環境邁進。

手術室團隊進行專科性教育訓練
* 優品獎
建構兒童及新生兒加護病房傷慟關懷服務模式
兒童及新生兒加護病房 蔡薰儀護理長
         兒童的死亡對家庭是毀滅性的事件,根據衛生福利部2016年統計,新生兒臺灣醫療品質協會2018年品質改善成果發表競賽活動,本院首次參賽榮獲1金1銅2優品獎之肯定(相關圖片)(未滿4週即死亡)死亡率為2.4%0;嬰兒(未滿一歲即死亡)死亡率為3.9%0(行政院性別平等會,2017),然而社會文化對於孩童死亡處理較為壓抑,台灣醫療院所較少提供兒童傷慟關懷服務,獲得社會相關資源與關注相較於比成人少,對於父母的關懷都相當不足。專家研究指出專業醫療人員的態度會深深影響父母的反應,若能鼓勵父母表達並接受他們的感受,家屬較能度過這些悲傷的過程;但如果這樣的悲慟衝擊未給予適當的支持,易造成父母身心靈方面創傷,甚至瓦解未來家庭功能。

        兒童及新生兒加護病房主動積極運用傷慟關懷於兒科臨床實務中,協助更多家庭於生命末期中有更完善的希望與支持,針對喪親者提供專業、跨立域的主動關懷,相關措施有一、提升傷慟關懷服務認知,包含:傷慟關懷在職教育課程、跨領域個案討論、生命禮儀師授課、建立關懷用語;二、建立傷慟關懷服務流程與建立家屬需求表單,包含:跨團隊討論並建立傷慟關懷服務流程、建立家屬需求表單、製作服務手冊、撰寫務作業程序、轉介社工、遺族關懷及設計葬儀及死亡診斷相關說明文件;三、建立執行傷慟關懷物品及環境,包含:製作傷慟關懷專屬盒、紀念回憶盒、錄製回憶影片及安排合宜隱私執行傷慟關懷之環境。

       亞東醫院兒童及新生兒加護病房團隊欣見在成果表現能受到肯定,榮獲臺灣醫療品質協會「2018年品質改善成果發表競賽活動」優品獎,更篤定團隊在醫療專業認同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