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233期
  • 2019年4月

麻疹知多少

感染科 蔡欣諺醫師  

麻疹知多少(相關圖片)       本因臨近台灣,文化及飲食習慣較為相近,因此是國人出國首選的國家之一。但從今年(2019)初開始,日本感染麻疹人數便快速上升,截至2月24日止,日本感染麻疹人數已高達258例,為2009年以來同期最高。其中又以台灣人時常造訪的大阪府感染人數最多,有94例。其實台灣本身並非沒有麻疹的病患,近10年來每年都有國內感染麻疹的病人(其中在2009年為39人,2011年為29人,2015為24人,這三年人數較多,其餘年分感染人數均為個位數),但光2019年的前兩個月,日本的感染麻疹人數就超越了過去10年台灣感染麻疹的總人數,此疫情似乎也蔓延到了台灣。

        衛福部統計今年至今已經有廿八例麻疹病例,近五年同期最高,因此造成許多人的恐慌。麻疹到底是感染了甚麼病原造成的?為甚麼大家這麼害怕? 感染了麻疹會有甚麼症狀?有藥物可以治療麻疹嗎?要如何預防麻疹?就讓我一一為各位說明吧!

麻疹是甚麼病原造成的?為甚麼大家這麼害怕?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所造成的,會經由空氣、飛沫、或病人口鼻分泌物、或咽喉分泌物接觸傳染。麻疹會讓大家這麼害怕的原因,是因為它會經由空氣傳染以及它的超強傳播力。因為麻疹病毒顆粒相當小,就算病人沒有咳嗽,單純說話就可以把病毒傳播到5-10公尺遠的地方,在同一個房間的人幾乎很難倖免。另外,麻疹是傳染性最強的人類病毒性傳染病之一,據研究顯示在施打疫苗時代之前,每1例感染病例能傳播給周圍的其他20個人。

病人出現什麼樣的症狀要懷疑感染麻疹?
* 麻疹感染的臨床進程分成三期:潛伏期、前驅期、出疹期。
> 潛伏期:為出疹前7-18天,此時病人已接觸到麻疹病毒,但病毒尚未造成任何症狀。
> 前驅期:約為出疹前4天,此時開始有發高燒、結膜炎(Conjunctivitis)、流鼻水(Coryza)、咳嗽(Cough)、柯氏斑點(Koplik spots),發燒3-4天後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出現白色斑點。
> 出疹期:柯氏斑點出現後,再過24-48小時後典型的斑丘疹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在第2天至第3天會慢慢向下移至軀幹和四肢,皮疹在3-4天的時間內會覆蓋全身,並持續4-7天;病人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皮疹出現3~4天後,熱度與皮疹即開始消退,皮疹退了以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
* 因此,若病人有以下症狀,就要小心是否感染麻疹
> 全身出疹持續3天以上
> 發燒(耳溫或肛溫)≧38℃
> 至少具有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畏光、流淚水或眼睛發紅)三種症狀中的一種

有藥物可以治療麻疹嗎? 會不會有併發症及生命危險?
        目前並無專門針對麻疹的治療藥物,臨床上以症狀治療為主。麻疹常見的併發症為中耳炎、肺炎及腦炎,好發在5歲以下小朋友。肺炎發生率約5%,是小朋友感染麻疹死亡最常見的原因。腦炎發生率約0.1%,會造成癲癇、耳聾或智力缺損等後遺症。嬰兒、營養不良、有免疫缺損或生活環境較差的兒童、大人得到麻疹時,病情較嚴重,致死率可達到5-10%。

如何預防麻疹?
        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疫苗。我國自1978年全面於出生滿9個月及15個月之幼兒各接種一劑麻疹疫苗。於1992年起改為滿9個月接種一劑麻疹疫苗,滿15個月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自2003年之後每年麻疹個案數均在10例以下,且幼兒MMR疫苗接種完成率亦維持在95%以上。但有研究顯示接種麻疹疫苗後,約10-15年後保護力可能開始下降。因此在今年麻疹感染人數攀升之際,便有人開始擔心自己是否仍具有麻疹抵抗力。

        本國人1970年以前出生者幾乎都已感染過麻疹,多數有抗體,不必再補打。而1970年-1981年出生者,可能得過麻疹而有自然抗體,也可能兒時施打的疫苗,抗體已減弱,可以考慮抽血檢驗,如果沒有抗體才需補打。而1981年(含)以後出生的七、八年級生,大部分沒得過麻疹,而且小時候打過的疫苗,保護力已在衰退,根據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若要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建議自費接種1劑疫苗。

        如果工作性質會頻繁接觸外國人如免稅店、空服員、機場工作人員及醫護人員,屬於感染高風險群,七、八年級生建議自費接種1劑麻疹疫苗,或者先到診所或醫院檢驗是否已有抗體,比較安全。另外要注意的是,因為麻疹疫苗屬於活菌疫苗,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免疫力不全及孕婦不能施打麻疹疫苗。

        麻疹是高度傳染性的疾病,小朋友感染易有併發症,大人感染病情較嚴重。但若能接種疫苗,便能有效避免麻疹的感染且能防止麻疹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