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面對 談婦癌治療及前哨淋巴結造影之新進展

婦產部 陳奐樺醫師/蕭聖謀主任  

積極面對  談婦癌治療及前哨淋巴結造影之新進展(相關圖片)  學之進步,可謂一日千里。近十年來,婦癌這個領域從篩檢到治療,都有很大的進展及突破。眾多癌症篩檢、診斷、治療的發明及組合利用,為癌症患者帶來了更多的生機,以下逐一介紹本院婦產部目前正在推廣的治療及技術。

腹腔內化療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卵巢癌的特性,其癌細胞大多散佈於腹腔中。傳統的經靜脈化療,藥物會先經由全身血液循環分送至全身各處,僅有小部分才會進入到腹腔中和腫瘤發生作用。腹腔內化療,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將化學藥物注射到腹膜腔內,可以較高的藥物濃度(為血液中濃度的20-1,000倍)達到局部腫瘤毒殺的效果。這種療法對於第三期卵巢癌且接受過減積手術的病患,效果最明顯;尤其是腫瘤清除得越乾淨,化療效果越好。研究顯示腹腔內化療之卵巢癌病患,其整體存活率可以增加16個月(腹腔內化療65.6個月vs.靜脈化療49.7個月)。

  腹腔內化療雖治療效果佳,副作用相對也較大,最常見的為腹痛、疲憊、血液及腸胃毒性,且病患也需要另外安裝腹腔注射管路。化療期間病患之生活品質也相對較差,但治療後一年與靜脈化療之病患比較並無顯著差異。本院初步統計腹腔內化療結果,與世界結果一致,效果較好。

腹腔內溫熱化學治療(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
         腹腔內溫熱化學治療是利用高溫結合腹腔內化學治療的方式,其高溫作用可以增加藥物穿透能力,因此增加化學治療的療效。一項隨機分派研究發現晚期卵巢癌之病患,若在化療治療中減積手術(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加上腹腔內溫熱化學治療,可以增加11.8個月的整體存活率(OS),且無顯著的化療不良反應。目前已開始廣泛應用在原發性腹膜癌或因卵巢癌、胃癌、大腸直腸癌、闌尾癌、腹膜假性黏液瘤、惡性腹膜間皮瘤等癌細胞腹膜轉移而導致腹膜表面癌化的病人。至於理想的藥物和治療療程至今則仍未有共識或準則。目前本院執行之多例腹腔內溫熱化學治療並無明顯併發症。

癌症基因檢測(BRCA  mutation  screening)
  兩年前的「裘莉效應」帶動了大家對癌症遺傳基因檢測的熱潮。這名好萊塢女星(Angelina Jolie)因本身具有BRCA1基因突變,先是切除乳房,接著又切除了卵巢及輸卵管,以降低自身罹癌風險。

  正常的?BRCA?為抑癌基因之一,但若基因發生突變則易造成乳癌與卵巢癌的發生。BRCA1/2基因突變者,未來發生乳癌的風險約60-70%,但以卵巢癌的風險來說,BRCA1約40-45%,BRCA2約15-20%。因此,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呼籲高危險群病患需要做基因檢測及諮詢,這包含家族裡如有人罹患乳癌、卵巢癌、輸卵管癌、腹腔腫塊或帶有BRCA1及BRCA2基因者。本院婦癌病人接受癌症基因突變檢測發現,約有20%病人帶有BRCA基因突變。

PARP抑制劑 (PARP inhibitor)
  新型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已被證實對帶有BRCA1/2基因突變的卵巢癌患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除了BRCA1/2外,其餘同源重組修復(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HRR)相關的基因變異,也被發現可以透過PARP抑制劑達到治療效果。美國 FDA已核准帶有BRCA1/2基因突變之卵巢癌患者使用PARP 抑制劑單一療法做為後線治療。

  台灣目前引進的Lynparza (Olaparib)就是PARP抑制劑的一種。研究顯示使用olaparib做為維持治療,可以延長無惡化存活時間(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藥物組19.1個月vs 安慰劑組5.5個月)。此藥物本院亦有引進,但是價格較為昂貴,常見副作用為血液毒性(貧血、白血球低下)及疲憊。

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
  日本免疫學者Tasuku Honjo博士發現免疫細胞的 PD-1分子,在腫瘤逃避毒殺機制中扮演關鍵角色。研究指出,透過抑制劑阻斷 PD-1 和 PD-L1 結合的分子機轉,將能避免腫瘤細胞逃脫免疫T細胞的攻擊,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隨後美國免疫學家James P. Allison博士也發現利用抗體阻礙免疫T細胞上的CTLA-4蛋白分子,可以增加人體免疫系統抵抗腫瘤的能力,達到臨床效益。因為這些突破性的發現,兩位學者共同獲得2018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目前就已有6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藥物,包括:PD-L1抑制劑(Atezolizumab、Avelumab、Durvalumab)、PD-1 抑制劑(Pembrolizumab、Nivolumab) 和CTLA-4 抑制劑(Ipilimumab),可望為癌症患者帶來新契機。

手術中放射治療(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 IORT)
  IORT即是在手術過程中,以單次高劑量的方式直接照射腫瘤病灶,相較於傳統的體外照射,IORT可以提高治療的準確性,也可以減少正常組織不必要的照射與副作用。IORT本院亦已引進。
 IORT在婦癌方面的應用主要是針對局部復發(local Recurrence)病灶的子宮頸癌且沒有接受過放射治療的患者,手術切除範圍越乾淨則局部控制效果越好。針對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的病患,適當的患者(局部復發病灶可手術切除且無遠端轉移者、或對其他治療反應效果差)可以考慮使用。

前哨淋巴結造影 (sentinel lymph nodes mapping)
        前哨淋巴結的觀念,早在40年前就被提出,主要運用於體表惡性腫瘤,到20年前才廣泛應用在乳癌,不但減少了術後的後遺症(手臂麻痺、疼痛、淋巴水腫等),還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這項技術近年來也開始被應用在微創婦癌手術。

     淋巴系統是腫瘤細胞轉移的路徑之一。所謂的前哨淋巴結,就是指與腫瘤連接的第一個淋巴結。臨床上將顯影劑注入腫瘤周遭組織,顯影劑會沿著淋巴管擴散,最後累積在第一個出現的淋巴結上,藉由特殊影像系統造影定位後再由醫師進行手術切除及病理切片檢查。如果前哨淋巴結沒有轉移,則其他淋巴結會有轉移的機會很低。

  前哨淋巴結造影適用在早期子宮內膜癌及子宮頸癌,若臨床上已出現明顯淋巴結轉移則不適用。相較於傳統的淋巴結切除術(lymphadenectomy),病患會因此有比較少的併發症(如:淋巴囊腫、下肢水腫)。其偵測率至少80%且準確度極高,僅有<5%偽陰性。研究發現相較於傳統的淋巴結切除手術,前哨淋巴結造影反而可以偵測更多淋巴結轉移(30.3% vs. 14.7%)。

  目前本院已執行多例子宮內膜癌前哨淋巴結造影手術,目前並無癌症復發或有淋巴囊腫、下肢水腫之併發症。

腹腔鏡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 在婦癌的應用
        傳統腹腔鏡或達文西手術,因其手術傷口小較美觀、還可以減低術後的疼痛感,加速手術恢復期,越來越多地被用於婦癌的分期手術,近來已經成了外科手術的主流。

 * 子宮內膜癌 (Endometrial Cancer)
        微創手術適用於早期子宮內膜癌(侷限在子宮的病灶),有較低的傷口感染率、輸血及血管栓塞事件、住院天數短且不影響預後。相較於傳統開腹手術,接受微創手術之病患其復發率無顯著差異(11.4% vs. 10.2% )且兩者五年存活率差不多(約85%)。另一研究也顯示在經過4.5年的追蹤,兩者復發率及整體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 OS)無顯著差異,無病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約八成(81.6% vs. 81.3%)。某些特殊情況下較不適用微創手術,包括:子宮體積過大或有許多遠端轉移。本院已執行多例傳統腹腔鏡或達文西婦癌分期手術。

* 子宮頸癌 (Cervical Cancer)
  針對子宮頸癌,以往多個回溯性或觀察性研究結果認為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開腹手術,經過3-6年追蹤之治療結果(復發率及存活率)相當,但微創手術之病患住院天數較短且恢復期快。然而最新的一項前瞻性研究發現卻顛覆了這個觀點,接受微創手術的早期子宮頸癌病患之三年的無疾病存活率(DFS, 91.2% vs 97.1%)及整體存活率(OS, 93.8% vs 99%)反而比傳統開腹手術較低,尤其是子宮頸腫瘤較大者。因此在疾病治療決策上,醫師必須與病患充分溝通有關疾病風險及不同手術方式所帶來的效益。

* 卵巢癌 (Ovarian Cancer)
 微創手術在卵巢癌的應用具有極大爭議性,主要原因為:
> 卵巢癌的特性,其癌細胞大多散佈於腹腔中,被診斷時75%已是屬於晚期,微創手術無法完全清除所有腫瘤細胞。
> 卵巢腫瘤若在術中不慎破裂導致內容物溢出,則有腹腔轉移之可能性,術後必須搭配化學治療。雖然有研究指出早期卵巢癌患者的手術方式(微創手術或傳統開腹手術)不會影響其存活率,此研究結果為中等且無長期追蹤。因此臨床上還需視個別情況做好醫病溝通。另外國外研究也發現婦癌專科醫師對婦癌手術成績比較好,若是卵巢腫瘤有惡性的可能最好轉給婦癌專科醫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