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97期
  • 2007年12月

確保你我的安全,醫院及居家如何正確的洗手

感染管制中心 王玉蘭、李明玲感管師  

確保你我的安全,醫院及居家如何正確的洗手(相關圖片)    手是利用機械磨擦力量除去肉眼看的見的髒污及減少手上暫時性菌叢,是提高個人衛生,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及院內感染最簡單、經濟且最有效的方法,在SARS流行期間,專家們更是大力提倡洗手的重要性。許多傳染病皆是透過污染的雙手而傳播,例如:10月份流行的紅眼症、幼稚園的腸病毒等,讓大家聞之色變,許多人花大錢嘗試各種提高免疫力的偏方,卻忽略了這一簡單、有效又能自保的良方。

   國家政府機關近年來大力倡導洗手活動,但根據醫療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日前完成了「病人安全、民眾就醫與洗手認知」調查,發現到醫院探病前的民眾僅2.2%有洗手,探病後有洗手近17%,會主動提醒醫護人員洗手的民眾大約5成,而認為沒必要的民眾高達7成以上,2成的民眾覺得不好意思提醒醫護人員洗手。由此可知洗手觀念並未傳達至你我心中。所以衛生署與醫策會設定每年10月第4週為「病人安全週」,96~97年以感染防治為主軸,推動「全民洗手運動」,期望宣導民眾「探病前、後」及進出醫院要做好洗手,養成隨時隨地洗手的良好習慣,不要讓病菌隨手走。

@何時需要洗手
一般建議洗手的時間為如廁後、進食前、咳嗽及打噴嚏後、處理食物前、摸完寵物後、處理過排泄物或呼吸道分泌物後、從外面返回住家或辦公室時、接觸病患、進出醫院前後,其實任何時候手部髒時就要洗手。

 @洗手的目的
污染的微生物可在手上存活30分鐘到數個小時,它們能藉由手的接觸傳染給其他人,故洗手可以防止手部微生物傳播,保護病患、保護醫療人員,也進而保護家人;回到家中先洗手可以防止把手部微生物帶回家裡,居家時的洗手則避免病從口入,。

 @洗手的方法
1.普通洗手法;一般的洗手乳或肥皂。
 2.消毒性洗手;75%酒精性乾式洗手(手上無明顯髒污時可採用此方法)。
 
     研究指出依正確搓揉步驟洗手可去除手上98%以上的微生物,但如果未依照正確步驟洗手,或洗後將手上多餘的水利用衣服擦乾,發現手上殘留的細菌數反而增加,所以一定要執行正確的洗手方式。

@正確洗手的方法包含下列五個步驟:
1、濕 :以流動的水淋濕雙手及前臂。
2、搓:取適量的洗手液(肥皂)或消毒劑,搓洗雙手之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最少要洗15秒以上。
3、沖: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
4、捧:因為洗手前開水龍頭時,手上的髒污已附著於水龍頭上,故洗完手後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如您使用感應式或觸控式之水龍頭則可省去此步驟)。
5、擦:以擦手紙將雙手擦乾。擦手紙使用完暫勿丟棄,可用來關閉水龍頭或開門,避免剛洗淨的手又碰觸公共物品表面而沾染細菌或病毒。

@洗手的注意事項
1.去除手部飾品:手上最好不要配戴飾品,因為手上戴了戒指、手鍊等,會使局部形成一個藏污納垢的特區,難以完全清洗乾淨,如果無法移除飾品,則清洗時一併洗淨。
2.要使用肥皂:使用肥皂的效果比單獨用清水洗手要好得多,當然居家也可採用有抗菌性的肥皂。
3.除洗手的頻率外,時間的長短也非常重要:全部的洗手時間至少45秒到1分鐘,搓揉雙手各個部位要15秒以上才能達到有效的清潔。
4.沖洗乾淨:在整個沖洗過程中,雙手須保持比較向下的姿勢,以 避免水逆流回未洗的手肘部位。
5.使用擦手紙:在醫院中採用擦手紙擦乾雙手,但家中使用毛巾時,毛巾應保持清潔及乾燥,因毛巾容易潛藏細菌,易將洗淨的雙手再沾上細菌。
 6.指甲須剪短:洗手不能忽視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縫及指關節等,指縫須隨時保持清潔,其實平整、無裝飾的指甲是最容易清潔的,近年來流行的水晶指甲是我們不建議的。
  
   在本院除了加強全體員工的洗手,也針對來院的民眾增加洗手的觀念及洗手的方便性,除了在各廁所貼有正確洗手的海報外,另在醫院前、後門進出口、各電梯旁、每間病房門口均加裝酒精性乾式洗手液,只要你想洗手,一定有設備可以洗手。

    維護自身的健康是您的權利,也是本院全體同仁應盡的義務,如果您來到醫院看到醫護人員檢查別的病患後忘記洗手,請您很溫柔的告訴醫護人員,「醫師或護士小姐請您洗手」讓亞東醫院一起為你我的健康把關。

確保你我的安全,醫院及居家如何正確的洗手(相關圖片)確保你我的安全,醫院及居家如何正確的洗手(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