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語音朗讀連結
冠狀動脈心臟病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治療效果有所改善,但鈣化血管仍然是治療上的重大挑戰。在支架放置之前,醫師通常會使用球囊導管擴張狹窄的血管。然而,當血管出現嚴重鈣化(如鈣化範圍超過180度、厚度超過0.5mm、總長度超過5mm)時,傳統的球囊擴張往往難以奏效。過去,醫師可能會使用刀片氣球切割鈣化部分,但效果有限;另一選擇是冠狀動脈高速旋磨術(Rotational atherectomy)來研磨鈣化血管,然而,這種方法風險較高,包括血管破裂或血流阻塞等。
震波血管內碎石術
震波血管內碎石術(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是一種新興技術(圖一)
它透過震波氣球在低壓下貼近血管壁,利用超聲壓力波擊碎血管淺層和深層的鈣化斑塊,從而改善血管狹窄。這項技術能讓隨後的高壓球囊擴張更有效,進而為支架放置創造理想的環境,顯著降低支架再狹窄或阻塞的風險,減少患者心肌梗塞復發或住院的機會。
重度鈣化的冠狀動脈病變,一直都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挑戰,冠狀動脈內的鈣化斑塊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後不良預後有關,可能導致支架未完全展開或不貼合,增加形成支架血栓和支架內再狹窄的風險。
適當的斑塊修飾技術能夠減少這些併發症,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切割球囊,但在個案出現阻塞性鈣化時,可能會導致球囊難以遞送和展開;而對於重度鈣化病變,可以考慮使用冠狀動脈內旋磨術或軌道切割等技術作為二線治療策略。
本院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團隊2024年舉辦「粉碎嚴重心血管鈣化,震波血管內碎石術」案例分享記者會
* 案例一
73歲的梁先生過去曾多次接受介入治療,但左前降動脈持續出現阻塞,傳統方式置放的支架,也無法擴張到最佳狀態;在採用最新的震波球囊後,成功將支架於阻塞處擴張至理想大小,大幅降低再次阻塞的風險。
* 案例二
67歲的吳先生的情況更為複雜,不僅有多年洗腎經驗,冠狀動脈多處阻塞且鈣化情形更加嚴重,傳統治療效果有限;結合了冠狀動脈內旋磨術和震波血管內碎石術的複合治療,成功地粉碎了鈣化斑塊並重建了血管通暢。
結語
「震波血管內碎石術」由本院心臟血管內科醫療團隊所組成,此團隊過去參與了許多複雜的冠狀動脈疾病案例,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慢性完全阻塞、嚴重鈣化病灶及繞道手術後等,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如有任何問題,請諮詢心臟血管內科的醫師,了解此技術是否適合您的狀況。
心臟血管內科 陳儀聲醫師網頁連結介紹
專長:心肌梗塞及心導管手術暨支架置放手術、三高、心臟衰竭、瓣膜性心臟病、心律不整
https://www.femh.org.tw/section/sectionDetail2?CID=0214&&DoctorID=95781
圖一、
亞東醫院於2023年底引進了這項技術,並已累積多起成功案例(圖二),震波血管內碎石術可與傳統的刀片氣球或高速旋磨術搭配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圖二、 A. 冠狀動脈血管攝影顯示左前降支的狹窄區域(箭頭)及周圍鈣化斑塊(三角形)。B. 使用震波球囊導管於鈣化區域進行震波碎石術(箭頭所示)。C. 震波碎石術後,狹窄的血管完全擴張,並成功放置支架,冠狀動脈攝影顯示病灶明顯改善(箭頭所示)。D. 冠狀動脈光學斷層掃描顯示病變區域的環狀鈣化(黃與白色圈之間),測量病灶血管內徑約為2mm。E.震波碎石術後,鈣化區域出現裂縫(箭頭所示),使後續使用氣球導管更容易擴張病灶。F.支架放置後的冠狀動脈光學斷層掃描顯示支架緊貼血管壁(箭頭所示),測量病灶血管內徑約為4mm,獲得顯著改善。

2024年3月14日舉辦心臟血管內科「粉碎嚴重心血管鈣化,震波血管內碎石術」案例分享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