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母腳蹄 談『兒童扁平足』

骨科 藍宗裕醫師  

鴨母腳蹄  談『兒童扁平足』(相關圖片)        平足,俗稱「鴨母腳蹄」,可大分為彈性扁平足及僵硬性扁平足二種,而絕大多數的扁平足都屬於彈性扁平足,又稱為功能性扁平足,也就是當腳站立承重時,足弓會塌陷變扁平或消失,但當腳懸空不承重、站立墊腳尖或將腳拇趾做伸展動作時,足弓則會出現,而堅硬性扁平足的定義為不管腳有無承重,足弓都呈現扁平。

 


  足部是人體與地面接觸的介面,它必須有足夠強韌度以承受人體的重量,又必須有適當的柔軟性以適應不同的地面環境。為了扮演如此兩極化的角色,人類乃演化出「足弓」如此一個微妙的構造。在步行週期的承重期到站立中期,足弓可發揮減震的效果。

鴨母腳蹄  談『兒童扁平足』(相關圖片)

 

左圖為扁平足

 

 

扁平足的成因
        學者研究指出,從嬰兒出生到二歲期間,由於足底脂肪較多且韌帶較鬆,所以足弓通常都是扁平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足弓會逐漸發展形成,約在十歲左右發育完成,且二到六歲是足弓發展較快的階段;然而有些兒童的足弓會因先天性跗骨黏合等先天因素,或因骨骼、結締組織或神經肌肉系統發展較慢等後天因素產生如前足相對於後足骨骼排列異常、韌帶過度鬆弛或肌肉無力的狀況,而影響其足弓發展,進而有扁平足的情形產生。另外也有學者指出,幼童太早學走路、太早穿鞋、長期穿著不合適的鞋子或過度肥胖等,也可能與足弓發展有關,但是否為遺傳所造成,則需進一步研究去證實。

扁平足的症狀
  有扁平足的人通常會有哪些症狀呢?由於扁平足會使足部關節的活動度增加,整個足部相對較不穩定,所以走起路來就像有正常足弓的人走在沙地或彈簧床上的情形類似,會呈現走路不穩及較吃力的情形,而兒童扁平足通常不會有疼痛症狀,只有在走路或跑步時容易不穩而跌倒、站或走一段路容易腳酸、運動平衡能力較差或有步態異常的情形。

  通常扁平足疼痛症狀要到青春期時。才容易顯現,因青少年時期的活動量及體重都急遽增加,使不正常的足弓反覆負荷過量,進而容易產生足底筋膜炎、蹠痛、肌腱炎、足部疼痛及肌肉酸痛,甚至造成膝痛及腰酸背痛等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症狀的發生率會愈高且情況也會更加嚴重。此外有一群扁平足的兒童是來自於跟腱過緊的結果,這群兒童常伴隨著蹲踞困難,運動能力不佳與肥胖。

扁平足的治療
  在扁平足的治療方面,可分為矯正治療及症狀治療二種,矯正治療的原理就像在幫一顆樹做造型一樣,趁著樹枝還在成長階段,以鐵絲等方式固定或圍成一個我們希望它發展的環境,讓樹枝能順著環境而發展,並不是在樹枝已發育成熟後,以外力強硬將樹枝扳出造型,所以扁平足矯正治療的時機需選在兒童足弓尚未發育完全的階段進行,把握治療黃金期,約在二到八歲之間,矯正效果最佳。如年齡已超過十歲時,則以症狀治療為主,藉由鞋墊來控制足部不正常的生物力學步態,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及避免足部進一步惡化變形。

保守療法
  除了部分僵硬型扁平足會考慮手術治療之外,絕大部份扁平足患者只需
接受保守治療即可。其中矯正鞋墊的使用,雖然尚未得到所有人的共識,但已普遍被使用並成為治療主流。矯正鞋墊可以提供良好的足部生物力學環境,一方面避免扁平足的次發症狀發生,另一方面讓扁平足患者的足部運動效能提升,不會因為很容易就腳酸疲勞而不敢運動。配合穿著適當的鞋子,矯正鞋墊確實可以大幅改善病人的臨床症狀。

  在治療過程中,應每天穿戴且穿戴的時間要足夠,尤其當腳著地承重時(如:走路或跑步),都能儘量穿戴,以達到最佳的矯正效果,在剛開始穿戴的第一星期,可逐步增加穿戴時間,讓足部慢慢去適應鞋墊,避免不適的情形產生,在矯正的過程中,需每隔三到四個月回診追蹤,以了解足弓發展情形並適時調整鞋墊,如足弓發展已達同年齡層兒童的標準時,可停止穿戴並追蹤六個月,觀察足弓如有持續發展,則不需再穿戴。如沒發展甚至變嚴重時,則需再重新穿戴至足部骨架成熟穩定,矯正才算完成。

鴨母腳蹄  談『兒童扁平足』(相關圖片)

 

 


大部份扁平足患者只需接受保守治療,其中是使用矯正鞋墊

 

 

手術療法
  有的結構性扁平足還是需要手術的,例如:手術切除附生舟狀骨再把後脛骨肌縫到舟狀骨上,或把不正常的蹠骨融合分開、或把垂直的距骨矯正回正確的位置、或把過度矯正的內翻足再加以修飾等等。另外,如果無明顯結構性異常,但跟腱緊造成次發型扁平足,經保守療法無效者仍可經由跟腱延長術與關節整形術來矯正異常的動態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