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的『心理壓力』

精神科 張舜傑醫師  

老師的『心理壓力』(相關圖片)        師一向是受到社會敬重的職業,使得老師們自我要求高,也常被社會用放大鏡來檢視,因此承受了特別多的壓力。除了教學之外、改作業、出考題、改聯絡簿、家庭訪問、管教學生、聯絡家長、行政職務,老師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作負擔。許多老師在承受了這麼多的壓力之後,為了能夠加以調適,使用了各種的資源,甚至到身心耗竭的地步。除可能對老師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另一方面壓力造成氣餒沮喪,讓老師們失去教學的熱情,進而損害教學品質,也使得學生的學習受到影響。教育是百年大計,所以老師們的壓力問題是所有關心教育的人,都需要加以注意與協助解決的。

        從前,所有的學生都用同一種課本,所以以前的老師可能可以只用一本講義就教幾十年,成為讓學生們在聯考中獲得好成績的名師。但現在採用一綱多本,再加上現在這個網路世代,老師在黑板上教學,同學們可能也一邊在用手機查。而且現在許多學生下課之後會去安親班或補習班,老師在上面教的課可能同學們在補習班都聽過了。所以老師們與時俱進、隨時更新知識的壓力很大。另外現在的學生從小打電動與上網、已習慣立即回饋、與豐富聲光畫面的互動方式。上課時老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花費更多的心力來讓課程內容與表達方式更加的精采有趣。老師們因此更有成就感,但同時也相對增加壓力。

        一些行為偏差學生,常常是老師們最深的痛,這些才是最需要老師花費心力關心的。當班上有同學搗蛋時,該停下腳步去管教去輔導,但又怕耽誤其他學生的上課進度。大家對於優秀成績班級的老師會給予讚揚,但是卻不太注意到那些投入心力挽救行為偏差學生的老師的成果。過去為人所詬病的升學主義與能力分班,現在都已被常態分班所取代,但課業壓力沉重的事實並沒有改變。對於課業成績落後的學生,老師們當然會想要拉他們一把雪中送炭。但是降低課程的難度又會讓其他學生覺得無聊不想上課,但若不去管則可能讓落後的學生失去信心,乾脆自暴自棄。在社會價值觀仍不夠多元化,仍把學業成績當作衡量學生表現的重要標準下,老師們面臨兩難。這些傳統價值觀中,沒有機會被當作「好學生」的一群人,如果受到良好的引導,將有機會對社會有很大的貢獻。世界盃麵包大賽冠軍吳寶春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吳寶春先生在國中畢業時,連注音符號與九九乘法都還不太會,但是在陳撫洸師傅的引介下,人生從此走上不同的道路。

        除了學生之外,家長也是老師們的壓力來源。臉書、智慧型手機普及,有些家長們彼此用通訊網站或軟體保持聯繫,所以學校發生的任何事情可能家長們都知道。甚至有家長要求老師必需保持手機開機,隨時找得到人,老師的壓力並沒有在同學放學之後就緩解。另外媒體的傳播速度很快,當家長或學生有什麼不滿意時,有的將影片上傳網路,也有的直接就投書給書報雜誌。但是這些網路上傳播的訊息不見得經過求證,一些污辱抹黑的字句就算不是事實,但已經對當事人造成傷害。

        同事們的相處也是個壓力來源。雖然老師們之間比較沒有升職等的競爭壓力,但是同事之間還是可能為了彼此班級成績表現的排名而暗中較勁、甚至為了誰能在辦公室中佔到靠窗的位置。也有人說過教育圈很小,所以不管是好事或壞事都流傳的很快,所以同儕之間的壓力也很大。另外,現在的教育制度與學校的組織架構仍不甚完美,可能存在著不公平、不合理的體制之下,老師們要維持良好的工作表現,也需要積極的調適。

    過勞已經成為台灣重要的議題。雖然少子化的趨勢使得每個班級的人數減少,但因為社會對學校與老師的要求也相對提高,老師的體力與時間等相資源則是有限的。當人感受到威脅,但又覺得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應付面對時,就會產生壓力的感覺,壓力會造成種種的身心反應。筆者有些擔任老師的朋友,甚至壓力大到得了胃潰瘍。除了胃潰瘍之外,壓力還可能造成心跳急促、胸痛、頭痛、肌肉緊繃,也可能讓人易怒、沒有耐心、沮喪、失去動力、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變差、 失眠。有些人因此吃不下飯而暴瘦,反之有些人則靠大吃大喝來解除壓力,結果體重暴增,種下如:心臟病、高血壓的危險因子,讓心情更加低落。長期以往讓身體健康、人際相處、工作能力都受到傷害。

    我們不希望勞苦功高的老師們壓力大到得胃潰瘍,或是因為對教育感到失望而離職,這是社會的一大損失。這裡有一些面對與處理壓力的方法,提供老師們參考如下:

◎ 放下完美主義,允許自己不用樣樣都要做到一百分,而能夠把資源保留在最重要的部分。

◎ 成立老師們之間的互助團體,彼此溝通分享、紓解壓力並尋求解決方法。

◎ 熟悉壓力引起的身體與心理方面的警訊,當發現壓力接近潰堤時能及時求助。

    老師,您的壓力是否已經過重了呢?